还是拙政园

标签:
拙政园记录 |
分类: 细水长流的心情 |
上周又是按部就班的一周,正常上班,去上了六节芭蕾课,周六去园博讲解了一场,逛拙政园,每天练字,临文徵明与姜夔,看完两本书。
上周六猝不及防地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个37度的天气,我甚至都没有勇气在下午一点半从北寺塔地铁站走到苏州园林博物馆,选择了在乐桥坐公交车。到了园博一看,热到连芭蕉都恹恹的,感觉芭蕉也没准备好就这么热了
自从因为苏州疫情园博停止志愿者服务到现在,隔了四个多月,我终于又讲了一场,幸好词还没有忘,甚至还稍微增加了一些内容。我必须要感谢在芭蕾课上练出来的彪悍体力,才能让我戴着口罩在最热的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空调时有时无的馆里讲满100分钟。
目前博物馆要求必须要有72小时的核酸报告,所以很清净,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是特别舒服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周六下午2点我都会出现在园博了,如果有缘分可以遇到,我会给你讲一下我爱的园林)

上周六因为小伙伴们都在忙,所以是只有我一个人去服务的,休息室的窗户上,阳光穿过桂花树叶在纱窗上跳跃,活泼泼的

就算是我一个人来园博服务,结束了也是要一个人逛一圈拙政园的。我总是在下午四点的时候来拙政园,总是很迷恋入口处这棵瓜子黄杨的影子,虚实浓淡都安排好了,阳光才是最厉害的画家

怪不得苏州园林的设计师都是画家呢,我愿意相信他们在设计园林的时候,把阴晴雨雪的效果是全部考虑进去了的。画画不会构图的话,是可以到园林里来偷懒的,直接照着影子画就行。

天空的颜色清澈又透亮,水池里是荷叶田田的样子

鹤园的窗外,一只虎斑猫蹲在园博的窗上对着我虎视眈眈,是的,窗的另一边就是我们园博了,原来从这边可以一直看到金玉满堂小天井里的竹叶映在窗上

我喜欢园林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落里那些不起眼的植物们,都各自努力生长,非常可爱

阳光下的鸡爪枫生机勃勃的,有毛茸茸的质感

淡紫色的玉簪花,像阳光下起舞的玉簪花
水池中倒映出里松风水阁,清晰到让我相信水里会有一个平行世界
水廊的书条石上,有文徵明的小楷《千字文》,碑刻有些模糊了,对焦非常难。这两年一直在临文大大的小楷,所以看着感觉无比亲切。

《千字文》的下面有一句“不衫不履真气逼人……”,在园林里偶尔遇到一些让我只言片语很让我欢喜,我喜欢这样的“不衫不履”的态度。

凌霄的花束从桂花树上落下来,让看到的人很惊奇,这棵凌霄已经和金桂难分难舍了

见山楼边那棵拙政园里最美的鸡爪槭一如既往地让人觉得无比美好

层层叠叠的绿色掩映中的见山楼,好像天生就应该在这里一样

下午四点的阳光还是炽热,但明显的温柔了许多,给园子里的草木不由分说地加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每次站在这里看北寺塔,总是会忍不住地想,几百年前,文徵明他们是不是也站在同样的位置,看着同样的风景

回去的时候走了短短了一段平江路,从潘儒巷走到临顿路,巷口的凌霄花开得像一片彩霞

平江河边的木槿如期盛开

木槿就很有夏天的花朵的自觉,低调朴素但花期超长,默默地让夏天有一个彩色的底色。
看《今天我也喜欢你》,超级适合开了三个多小时的长会的人看,温暖又可爱。
芭蕾课上稍微复杂一点的组合就会手忙脚乱,恨不得能把自己绊死,老师在旁边感叹,幸亏只有两只手两条腿……
每天下班风风火火赶地铁,汗流浃背地上课,做那个永远做不好但绝对会开心的跳,下课后走在路上,风吹在身上的感觉,真的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爽快
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挺差的,也许是年龄大了,大悲大喜都不适合我,《人生第二次》的第一集,开头看了5次都不能看下去。最近还要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看新闻,除了近期的社会新闻让我很不理解之外,特别怕刷到小动物被虐待的消息,真的会整个人都不好。我觉得我能完成上班这件事,已经很累了,剩下的时间,看点轻松的内容就好。
我一直都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特别笨拙的人,比如喝茶只喜欢茉莉花茶,也完全不懂喝酒的乐趣,喝咖啡要放很多的糖和奶……但最近忽然get到了喝美式咖啡的点,虽然也还是觉得苦和酸,但苦和酸之后的感觉让我很迷恋……有点神奇
作为一个工具人,写菜单的时候也可以顺手写点啥来表达一下心情的
最近大概是因为天气热了,王春花不太爱吃饭,作为亲妈,虽然平时总是觉得我花有点胖,但真的少吃一口,我又开始各种担心,家里的秤又没电了,不知道我花到底瘦没瘦,到周日总算是给秤充了电,确认我花爷没瘦,这才算放心……(老母亲真的是操碎了心)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后一篇:不开心的时候就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