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的依黑)
2006年,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投给了当时的“足球周报”。以下是全文
在我相册里的一张很特别的照片。画面上,我和依黑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瓷杯,上面印的是依黑的大哥——原万达队朱晓东的人头像。照相的人就是孙明辉,时间是1996年11月18日,地点是朱晓东家里。第二天,依黑就告别了1996赛季,告别了大连,也告别了中国。
从1996到2006,整好是十年。
依黑是1996年5月3日甲A联赛开始二十天后加盟大连万达。当时万达还没有自己的训练基地,平常训练租的是石灰石矿足球训练基地,赛前一天便来到棒棰岛宾馆。
5月3日那天傍晚,当时的领队任举一把依黑领到了全队面前。依黑身高1米71,黑黑的,瘦瘦的,拘谨的样子。依黑的名字很长——依格纳西奥·吐胡泰鲁。我问他是否有昵称,他笑了笑说:“在荷兰大家都叫我依黑。”于是任举一宣布:以后大家就叫他依黑吧。
介绍依黑来大连万达踢球不是经纪人,而是当年坐落在人民路上一家叫做欧荷华的房地产公司,并由该公司支付依黑每月一万美金的工资。
依黑从6岁开始踢球,13岁入选阿贾克斯少年队,曾任荷兰国家青年队队长。依黑尽管身材略显单薄,但是良好的意识,出色的脚法给队友们的印象很深刻。朱晓东说:“一看依黑踢球就知道是科班出身。”迟尚斌教练评价依黑时说:“接依黑的传球很舒服!”从事足球运动的人都知道,传球和接球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意识、判断、力量和速度要求极高。记得当年徐根宝执教万达队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脚球,十年功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依黑的球技,而是他的英语和汉语。
依黑祖籍在印度尼西亚。据依黑介绍,197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政变,荷兰政府吸收了一大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难民”。依黑是在荷兰出生荷兰长大的。据瑞典外援佩莱说荷兰语是仅次于汉语的一门相当难掌握的语言,如果你学会了荷兰语,那你再学英语就跟玩似的。的确,依黑的英文发音标准并且相当流利,比佩莱、斯文森的英文好多了,有时候还给我和两个瑞典外援当翻译。依黑来到大连三个月后,学会了不少汉语单词和词组,看着依黑和朱晓东、魏意民和孙明辉他们用简单的汉语交流,佩莱和斯文森简直嫉妒死了。
当时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就问依黑:“你的汉语进步神速,你是不是有专门的老师教你汉语呀?”依黑想了一想悄悄地对我说:“我没有请老师,只不过在大连交了一个女朋友,她教我讲汉语,我教她说英文,呵呵!”为了证实自己,依黑拿起了电话,拨了一个126然后用汉语:“请传XXXXX号……回电话……依黑……谢谢!再见。”放下电话,依黑很得意地对我说:“怎么样,这下相信了吧。”
依黑在万达队有不少的朋友,关系最铁的就是朱晓东,每次见到晓东依黑都用汉语喊一声大哥。谈起依黑,朱晓东说:“一晃十年了,依黑那小孩儿确实不错,球技不错,素质也不错,很懂礼貌,挺讲究的,和依黑在一起觉得很舒服。人家大老远来的,咱能关照一下就关照一下呗。”
在依黑离开大连的前一天,朱晓东请依黑到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吃完了饺子依黑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对朱晓东的妈妈说:“今天的饺子是我在中国吃的最香的饺子,谢谢妈妈!”随后,朱晓东拿出了一个印有自己头像的瓷杯送给了依黑,看着漂亮的瓷杯,依黑拿在手里端详了半天,然后对朱晓东说的:“谢谢大哥,我——杯子——荷兰,我的爸爸、妈妈、妹妹看你。”依黑的意思是说他会把杯子带回荷兰,让爸爸、妈妈和妹妹都看看,但是因为汉语水平有限,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说。2005年10月份我随俱乐部领导到荷兰考察青少年海外培训,我曾经问过费耶诺德俱乐部的副总经理汉克先生是否知道依黑这个人,汉克说:“知道,当年在阿贾克斯青年队被称为最有潜力和天分的少年之一。但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火起来,但绝对属于那种用脑子踢球的队员。依黑目前在一家乙级队效力。”荷兰之行很紧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想看看依黑的念头只是闪了一下而已。
打开电脑,我把依黑的名字输了进去,查到的信息是:依黑,97年加盟新加坡三巴旺流浪队,98年回荷兰加盟兹沃勒队,2001/2002赛季效力格罗宁根队,2004/2005赛季在荷乙的前进鹰队(GOAhead
Eagles)。
依黑,你还好吗?
依黑,你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