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迷——绿茵场的第十二人

(2007-06-16 13:50:20)
标签:

体育

球迷

张嘉树

我曾经是个球迷,曾经是万达的球迷。
 

1994年和1995年那两个赛季我经常盼着周末的到来,到市人民体育场去看球。
 

为了看球,我曾经躲在体育场下面的办公室里。那间办公室是科委下面科技交流中心的办公室,我的好朋友黄学军在那里当翻译。中午吃完饭我们便把办公室的门锁上,谁敲也不开,蹲他两三个钟头,等到球赛开始之后再混进去。可惜这个小小的伎俩很快被体育场的工作人员识破。
 

我在华美的时候有个朋友叫嘎子,他是我们公司足球队的主教练,一谈起足球来便两眼放光,唾沫星子横飞,一串串的足球术语听的我云山雾罩。等到我1996年进了万达当了翻译之后,他跟我侃球的时候依旧滔滔不绝。嘎子的习惯到现在也没有改。
 

我刚到万达的时候曾听当时俱乐部副任张嘉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住在甘井子的球迷,托他的朋友搞到了一张十块钱的球票,于是花20块钱打了辆出租车来到了市中心,拿到球票之后,又花了20块钱打车回去,然后拿着这张球票在他的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美的不行。
 

有一个叫小姜的出租车司机非常喜欢依黑,他每天在依黑住的万达国际饭店靠活,只要依黑上了他的车,坚决不要钱。1996年底依黑离开大连的时候,小姜开着他的车跟在朱晓东车后面,和依黑告别的时候,他的眼中闪着泪花。
 

1996年大连万达客场打天津,大连球迷包了一艘船去天津,浩浩荡荡来到了天津,一时传为佳话。
 

还有一位超级球迷叫于宙人,经营了一家好利寻呼台。只要球队在金州打比赛,他就包一辆列车运送球迷到金州,球迷拿着球票就可以上火车,不拿球票也可以上火车。那趟列车叫“好利号”。
 

去年夏天在维多利亚网球场上看到了孙继海,谈起英国的球迷,继海说他在曼城见过一位94岁的球迷,已经看了90年曼城的球,主场一场没落,他第一次看球是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爸爸抱着他看的。继海说:“在曼城有百分之八十的球迷支持曼城足球队,而不是曼联。无论曼城赢球输球,他们是忠贞不渝地支持曼城队。”
 

原守门员教练吉米·里默说过,当年他在英超打比赛的时候,从休息室到场地需要经过一个通道,通道顶上有一个盖子,有一个体育场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在恰当的时间把这个盖子打开。吉米说:“作为球员最兴奋的时刻就是在盖子揭开的那一刹那间,有一种爆炸的感觉,那是球迷们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2001年赛季结束之后,有幸陪集团领导和俱乐部领导到欧洲考察,在罗马观看了一场罗马队主场迎战国际米兰比赛。赛前两小时双方的球迷分别竖起了两个高音喇叭,开始哇啦哇啦地叫,一会又引吭高歌,双方你来我往斗个不停,场面煞是好看。那场球罗马队2:0战胜了国际米兰队。赛后,国际米兰的球迷开始闹事,他们点燃了报纸和坐垫,罗马的警察便拿着盾牌一点一点驱赶,从头到尾,罗马的警察没有都国际米兰的球迷一个手指头。我曾经在工体看过一位女警察对一位球迷拳打脚踢,声色俱厉。两下一对比,我还是觉得罗马的警察更可爱。
 

2005年10月12日,在汉堡看了一场国家队对德国队的比赛,德国的球迷更疯狂,在通往看台的路上,敲锣打鼓、又唱又蹦那场面热闹极了。
 

大连的球迷一直是中国最可爱的球迷,从甲A到中超,他们一直为大连球迷呐喊助威,与大连足球同舟共济。2004年初林总提出了“服务球迷、服务社会,共同托起大连足球的明天”这一口号。从俱乐部到球队经常深入到社区、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以及孤儿院、敬老院和希望小学,俱乐部和球迷的心越来越近。
 
大连球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8月30日,那是亚洲冠军杯半决赛第二回合。那一天是蓝色的海洋,实德的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球迷的呐喊声,进攻的锣鼓一直在敲响,蓝色的大旗一直在飘荡,大连市人民体育场沸腾了。那个晚上,在球迷帮助下大连实德队以4比3战胜阿联酋阿尔艾因队。尽管以总比分6比7遗憾地未能进入决赛,但是,我认为那场球是大连球迷最出彩的。
 

胜也爱你,败也爱你。这是标准球迷的心态。
 

我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大连的球迷们,无论是“蓝色激浪”还是“黑狮啤酒”,都有“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口号、统一的行动”,成为大连实德的第十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