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某权威网站网上调查“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找到目前工作的?”结果显示:通过人才招聘会找到工作的人下降了12个百分点,通过报纸和杂志找到工作的百分比维持不变,通过猎头及亲戚朋友介绍找到工作的人分别增长了3个百分点。
校园宣讲会相对于其他求职方式可能会减少奔波劳顿之苦,但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基本演变为各大公司走秀的过程,对应聘并无太多直接作用。而且灯光、音响、舞台使这些外企看起来、听起来很“荣光”,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甚至有的单位纯粹就是抱着宣传形象的目的去的,而乘兴而来的学生们岂不冤枉?如果你又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逢宣讲会必去,恐怕在频频赶场后,除了留在脑海里短暂的心潮澎湃,不会有太多东西。热度一过,学生仍然不知道适合自己的单位在哪里。
全国各地一年到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所谓的“毕业生专场”也不少,都是专门为高校毕业生组织的招聘会,但目前毕业生可不要指望在招聘会现场就能得到答复。因为往往招聘单位前挤了很多人,毕业生根本没有时间给用人单位留下印象。此外,各类招聘会数量一多,参会单位的“质量”也就下来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现在都不愿再到这种招聘会上“求贤”。建议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最好能够避开高峰期,即上午九点半到中午十一点左右。而且在参加招聘会之前,毕业生最好通过相关网站了解参展单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不致到了招聘会现场再大海捞针似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
由于网络的快捷方便,网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快速、低成本。但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也是现在网络求职的一个大问题。不少网上的招聘信息过时甚至虚假,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不便。
也许你以为自己知道的求职方式已经很多了,但其实不少同学忽视了身边的重要信息:刊登在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就业信息、上届毕业的师兄师姐转述的招聘信息、系里教授合作单位的招聘信息……
因为就业指导办公室张贴的就业信息往往是单位有备而来向学校提出的人才需求标准,而且往往是和学校有多年人才需求合作关系的,所以进入大四的学生可要经常浏览一下这里的信息!有的院校会把最新的就业需求发布在校方网站上,甚至直接把一些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道进行链结,你可以直接到信息的发源地看个究竟!
师兄师姐往往会给你最一手的企业信息和招聘内容,而且会从过来人的角度给你提出一些具体的合理化建议。都是一些书本上看不到的、难得的鲜活例子和经验啊!所以时不时的给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打个电话联络一下感情没坏处!
不少大学教授和一些单位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不少单位都会通过教授推荐这个渠道来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一个被教授推荐的学生往往在应聘时会高出不少印象分呢!
周围的亲戚朋友也是一个重要的可靠信息来源,不妨试一试。当然求职方式多种多样,不要只限于一种方式,要开阔思路,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经验,充分利用身边的可靠资源。多尝试几种,机会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