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楼第一湾

在上海居住了数十年,也虚度了数十年!上海的城隍庙,曾经是我儿时的“后街”。由于以前就住在金陵东路外滩,前面是外滩,后面是城隍庙。故也曾写过一篇小文《后街》,回忆一些儿时的趣事。但从来就没想过城隍老爷是谁?从来都没有想过。然而今天这个问题竟然是由一位老外来告诉我!天啊,惭愧到家了!
今天汤姆提出要到城隍老爷的故里去参观,他还知道五月廿八日那里就要开张迎客,票价是60元,现在去的话是免收门票的。
今天的天气这么好,路程也不远,无须考虑了,说走就走。乘坐八号线直达航天科技馆,地铁出来后再乘一元钱的公交,就到了“召稼楼”古镇。方便得很。

这里河多桥多弯道多,地理条件独特。
汤姆

汤姆和他的太太萍萍
召稼楼的中英文简介和古镇地图

礼耕桥

高楼临川何必名来利往这厢酒肆任我举杯;
上善若水且邀鱼乐鸢飞对岸舞台由他演戏。

裕始薹楹联:秋气爽盈仓廪四乡欢聚唱滩簧;
春雨寒浸蓑笠农家耕作望丰年。

“礼园”之名出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意指修习礼仪之处。
内有秦裕伯纪念馆和叶宗行纪念馆各一。秦裕伯进士出身,历官元、明两朝,关心民瘼,政声甚佳。晚年辞官归里,歿后封为上海县城隍神。
叶宗行:上海叶家行人,明永乐初,叶宗行上书朝廷,倡言开浚范家浜,接通上海浦,汇并吴淞江,建议被皇上采纳,浦江得以合流。黄浦江因之拓深,为数百年后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奠定了基础。有专家说,有叶宗行才有黄浦江,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
礼园 叶宗行纪念馆 风调雨顺大方鼎

理
水 舫
尚未正式开张,游客甚少。

这里的“汤包”价钱只有城隍庙的一半,但质和量要比城隍庙高出几个档次!我这话绝对不是给那里做广告哦!在上海的博友们亲自去一次就知道了。注意:要在五月廿八日之前去哦!否则就要叫你每人掏出六十元啦!
留点旧的原貌,汤姆在破墙头门下。
我以为抢在五月廿八日开张之前告诉在上海的朋友们,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免费游览召稼楼古镇的机会。所以回来后就匆匆的发几张照片并简单写几个字,贴出去完事。没想到外地的朋友们也颇感兴趣。现在再补充很重要的一点:
以前黄浦江(上海浦)是苏州河(吴淞江)的支流,是由于后来开浚范家浜,接通上海浦,汇并吴淞江,这样浦江才得以成为主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