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狗尿苔——中原土语“狗尿苔”,指的是一种不能食用的菌菇。小时候,我经常在树根旁看到一丛瘦瘦的菌菇。妈妈说,是狗尿苔,不能吃。大人们灌输的知识是:毒蘑菇不能吃,吃了会毒死人的。因此,我对狗尿苔亦敬而远之。
现在想来,狗尿苔这个词颇有意思。它让人想象:一只公狗,翘起一条后腿,在树根旁撒尿的不雅形象。狗尿苔莫非就是因为狗撒尿之后,生长出来的吗?我们的先祖莫非是看到了狗撒尿这一幕,而据此对这种植物命名?
如今的蘑菇,随便在菜市场都能买到。只是相比其他蔬菜,价格略贵。我在乡下时,没有机会去菜场买菜。我们村距最近的侯集镇有五六里,徒步得四十多分钟。这个时间,是我在镇上读中学时用脚计量出来的。前后不会差五分钟上。
记忆里吃过两次蘑菇。雨后,忽然在邻居竹院里看到粗壮厚实的蘑菇,摘回家给妈妈看,妈妈肯定说这个可以吃。于是,炒成一盘菜。那年月,吃肉是奢侈生活。我却从那炒蘑菇中,吃出喷香、筋拽的肉味。便想着再去寻些,蘑菇只在雨后会有,中原不像江南,并不时常有雨。因此,我吃自然生成的蘑菇的机会不多。加之担心误食毒蘑菇,寻觅食用起来,总是慎之又慎。
当年,妈妈曾谆谆教导告诉我:花纹越艳的蛇越有毒,长得鲜艳的蘑菇也有毒。由此,我想到“红艳祸水”。时至今日,碰到异常漂亮的异性,我心里仍暗暗敲鼓,由不得要敬惧几分。
如今经常炒蘑菇,但再也吃不出童年那样的香喷喷、筋拽的味道了。
如今网络发达。我本以为,像狗尿苔这类词,只在中原土语中才会有,网络上不一定会出现过,没想到通过网络搜索,竟然有如此详细的解释:
狗尿苔是长在臭墙角或干大粪上的一种有毒的蘑菇。俗名:狗尿苔,学名毛头鬼伞。又有毛鬼伞,狗尿苔,鸡腿蘑之称。
生物名:半卵形斑褶菇;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小且光滑,无条纹或条棱,半球形至钟形。
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后期残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长,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匀成熟或脱落,出现黑灰相间的花斑。菌柄长可达16cm,粗达0.2-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浅紫,往往扭曲,内部空心。孢子光滑,黑色,柠檬形,11-17μm×7-12μm。褶缘囊体近圆柱形或棍棒状。
经济价值: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其毒素为光盖伞辛(psilocin)等。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众称做舞菌或笑菌。生长在粪上又名粪菌。北方通称“狗尿苔”。
名称来源:这种毒蘑菇生长的地方,是狗经常抬起后腿尿尿的地方,因此而得名“狗尿苔”。日和漫画里芭蕉桑食用的“闹不住菇”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蘑菇。
关于本词的常用语: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茅房,准长狗尿苔。
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也尊贵。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狗尿苔竟然成了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中的主人公:
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中的狗尿苔能和植物、动物说话,他眼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灵性,他是人世间的精灵,更是文学世界的精灵。
贾公小时候父亲是四类分子,贾公和人不一样,受歧视、受冷落,他压抑的心灵要经常的寄情于自然世界,狗尿苔就是小时候贾公的缩影。贾公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有自己的影子,《古炉》等于补了他小时候的这一阶段,有了《古炉》贾公等于把自己写全了。贾平凹说到用狗尿苔的眼光去看世界,不是为了回避什么,而是这样更符合自己的视野。至于书中的荒诞,他认为则是“涉及的人和动物、植物之间的对话这些东西。”特别是“狗尿苔”这个少年主人公,他是婆婆蚕婆捡来的弃儿,从小被抱养,生活在古炉村,因人境逼仄,只得与动物、植物交流。“按我的想法,狗尿苔都不应该是地球上的人,因为他整个了解这个东西,是星外来的,所以他能闻到好多气味,他一闻到气味,就会要发生些大事情,就是这样定的。用这个来贯穿整个小说的故事,统筹这个故事,它里面是一些技巧方面的,也可以说这个人对整个社会的洞察,他的一切东西就是作者的一切东西”。
在《古炉》“后记”中,他则表达在写作的时候,常有一种幻觉:“狗尿苔会不会就是我呢?我喜欢着这个人物,他实在是太丑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无来处,后无落脚,如星外之客”。“在写作的中期,我收购了一尊明代的铜佛,是童子佛,赤身裸体,有繁密的发髻,有垂肩的大耳,两条特长的胳膊,一手举过头顶指天,一手垂下过膝指地,意思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尊佛就供在书桌上,他注视着我的写作,在我意念里,他也是神明赋给了我的狗尿苔,我也恍恍惚惚认定狗尿苔其实是一位天使。”“古炉村子的人人事事,几乎全部是我的记忆。狗尿苔,那个可怜可爱的孩子,虽然不完全依附于某一个原型的身上,但在写作的时候,常有一种幻觉,是他就在我的书房,或者钻到这儿藏到那儿,或者痴呆呆地坐在桌前看我,偶尔还叫着我的名字。我定睛后,当然书房里什么人都没有,却糊涂了:狗尿苔会不会就是我呢?我喜欢着这个人物,他实在是太丑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无来处,后无落脚,如星外之客。当他被抱养在了古炉村,因人境逼仄,所以导致想象无涯,与动物植物交流,构成了童话一般的世界。狗尿苔和他的童话乐园,这正是古炉村山光水色的美丽中的美丽。”
作家当从生活深挖素材。贾平凹深深扎根乡村厚土中,所以才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对于我们当下的作家,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摘自亦农著《中原词典》
现在想来,狗尿苔这个词颇有意思。它让人想象:一只公狗,翘起一条后腿,在树根旁撒尿的不雅形象。狗尿苔莫非就是因为狗撒尿之后,生长出来的吗?我们的先祖莫非是看到了狗撒尿这一幕,而据此对这种植物命名?
如今的蘑菇,随便在菜市场都能买到。只是相比其他蔬菜,价格略贵。我在乡下时,没有机会去菜场买菜。我们村距最近的侯集镇有五六里,徒步得四十多分钟。这个时间,是我在镇上读中学时用脚计量出来的。前后不会差五分钟上。
记忆里吃过两次蘑菇。雨后,忽然在邻居竹院里看到粗壮厚实的蘑菇,摘回家给妈妈看,妈妈肯定说这个可以吃。于是,炒成一盘菜。那年月,吃肉是奢侈生活。我却从那炒蘑菇中,吃出喷香、筋拽的肉味。便想着再去寻些,蘑菇只在雨后会有,中原不像江南,并不时常有雨。因此,我吃自然生成的蘑菇的机会不多。加之担心误食毒蘑菇,寻觅食用起来,总是慎之又慎。
当年,妈妈曾谆谆教导告诉我:花纹越艳的蛇越有毒,长得鲜艳的蘑菇也有毒。由此,我想到“红艳祸水”。时至今日,碰到异常漂亮的异性,我心里仍暗暗敲鼓,由不得要敬惧几分。
如今经常炒蘑菇,但再也吃不出童年那样的香喷喷、筋拽的味道了。
如今网络发达。我本以为,像狗尿苔这类词,只在中原土语中才会有,网络上不一定会出现过,没想到通过网络搜索,竟然有如此详细的解释:
狗尿苔是长在臭墙角或干大粪上的一种有毒的蘑菇。俗名:狗尿苔,学名毛头鬼伞。又有毛鬼伞,狗尿苔,鸡腿蘑之称。
生物名:半卵形斑褶菇;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小且光滑,无条纹或条棱,半球形至钟形。
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后期残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长,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匀成熟或脱落,出现黑灰相间的花斑。菌柄长可达16cm,粗达0.2-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浅紫,往往扭曲,内部空心。孢子光滑,黑色,柠檬形,11-17μm×7-12μm。褶缘囊体近圆柱形或棍棒状。
经济价值: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其毒素为光盖伞辛(psilocin)等。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众称做舞菌或笑菌。生长在粪上又名粪菌。北方通称“狗尿苔”。
名称来源:这种毒蘑菇生长的地方,是狗经常抬起后腿尿尿的地方,因此而得名“狗尿苔”。日和漫画里芭蕉桑食用的“闹不住菇”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蘑菇。
关于本词的常用语: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茅房,准长狗尿苔。
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也尊贵。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狗尿苔竟然成了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中的主人公:
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中的狗尿苔能和植物、动物说话,他眼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灵性,他是人世间的精灵,更是文学世界的精灵。
贾公小时候父亲是四类分子,贾公和人不一样,受歧视、受冷落,他压抑的心灵要经常的寄情于自然世界,狗尿苔就是小时候贾公的缩影。贾公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有自己的影子,《古炉》等于补了他小时候的这一阶段,有了《古炉》贾公等于把自己写全了。贾平凹说到用狗尿苔的眼光去看世界,不是为了回避什么,而是这样更符合自己的视野。至于书中的荒诞,他认为则是“涉及的人和动物、植物之间的对话这些东西。”特别是“狗尿苔”这个少年主人公,他是婆婆蚕婆捡来的弃儿,从小被抱养,生活在古炉村,因人境逼仄,只得与动物、植物交流。“按我的想法,狗尿苔都不应该是地球上的人,因为他整个了解这个东西,是星外来的,所以他能闻到好多气味,他一闻到气味,就会要发生些大事情,就是这样定的。用这个来贯穿整个小说的故事,统筹这个故事,它里面是一些技巧方面的,也可以说这个人对整个社会的洞察,他的一切东西就是作者的一切东西”。
在《古炉》“后记”中,他则表达在写作的时候,常有一种幻觉:“狗尿苔会不会就是我呢?我喜欢着这个人物,他实在是太丑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无来处,后无落脚,如星外之客”。“在写作的中期,我收购了一尊明代的铜佛,是童子佛,赤身裸体,有繁密的发髻,有垂肩的大耳,两条特长的胳膊,一手举过头顶指天,一手垂下过膝指地,意思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尊佛就供在书桌上,他注视着我的写作,在我意念里,他也是神明赋给了我的狗尿苔,我也恍恍惚惚认定狗尿苔其实是一位天使。”“古炉村子的人人事事,几乎全部是我的记忆。狗尿苔,那个可怜可爱的孩子,虽然不完全依附于某一个原型的身上,但在写作的时候,常有一种幻觉,是他就在我的书房,或者钻到这儿藏到那儿,或者痴呆呆地坐在桌前看我,偶尔还叫着我的名字。我定睛后,当然书房里什么人都没有,却糊涂了:狗尿苔会不会就是我呢?我喜欢着这个人物,他实在是太丑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无来处,后无落脚,如星外之客。当他被抱养在了古炉村,因人境逼仄,所以导致想象无涯,与动物植物交流,构成了童话一般的世界。狗尿苔和他的童话乐园,这正是古炉村山光水色的美丽中的美丽。”
作家当从生活深挖素材。贾平凹深深扎根乡村厚土中,所以才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对于我们当下的作家,或许会有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