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有的书很厚,读起来很薄;有的书很薄,读起来很厚。叶征球的小说集《长安驿》应该属于后者,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册,但你越读就越觉得其厚与重。
经常收到作家朋友的新书,也偶尔写些相关文字。评论一部书的好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单就个人而言,我有个不肯轻易示人的参考:
我入厕时,喜欢带一本书,随手翻几页。如果某段时间,去蹲厕时总想起拿某一本书。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不会差,因为它至少已经吸引了我。叶征球所著《长安驿》便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写它的文字,不会没话可说。
想说的话当然很多,这里先总结点儿感受。前两日我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复制如下:
好作品,会让你读得脊背生寒的。因为你知道,至少在这部作品中,他写得比你好,他超过了你。他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字功底,所表现出的写作技巧的纯熟度已经超过了你。他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比你更深刻更细致。他对生活细节捕捉的精准度,比你更高更强。
就像在长跑比赛中一样,看到有人超过你,再高尚的人也不会很愉悦,因为那是一场所比赛。而对于写作人来说,写作的一生都是在比赛,和从前的自己比,和所有写作人比。无论是你的前辈、同辈或者晚辈。
把这段话送给征球兄。他的这部书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品,但有相当的篇目,是可以当精品来读的。比如:《长安驿》、《老统三则》、《除夕》、《牌坊》、《沉默的父亲》、《同学》等等。
至于文学技巧,比如文字功底的深厚、文学手段的运用、语言阅读的美感、透彻人性的形象化解剖,再比如比较会讲故事、故事的震撼、情节设置的精心、开门见山或逢回路转令人拍案……这些具体的东西这里就略去了。真正爱文学、懂文字的读者,自会从中顿悟,获得愉悦,提升自己。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或者说让我难以忘记,使我今后创作受益的,征球自己在封底已经说出来。为了记忆,也为了与更多朋友共赏,我把它抄下来:
有人说,爱情、金钱与死亡是文学的三大主题。我常常把人物所有的面具都撕碎,把一切的可能都掐断,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庸常琐碎的人生中,死亡的震撼才更有力量。
这段话应是征球多年的创作体悟,是他这部书中众多作品所贯彻的主旨,也是他那些作品之所以成功的根源。而这样一段话,也应该为更多文学写作者所品读,学以致用。
当然,让我不能忘记的还有征球在后记中,在那段“封底寄语”之后的另一句:
但绝望是没有的,永远没有。
如果说文学与人类还有些许作用,大概应该就是这一句了。无论现实如何残酷,爱情也罢,金钱也罢,生离死别也罢,苦过、痛过、泪过,甚至放弃过,但绝望不该有,永远都不允许有!
品读这部《长安驿》,可谓阅遍世态炎凉,尝尽人间苦难,但留存于心的,总有一份温暖与坚韧,总有一抹抹不去的希望光芒。
我以为:这正是叶征球孜孜不倦的写作追求,和其作品值得收珍的原因。
而这,也正是一部作品是否负责任,并且能否成为经典广泛流传的不可或缺的标准,没有之一。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