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暖如灯”的精神家园 ——读叶征球新书《长安驿》

(2013-09-29 08:42:21)
标签:

杂谈

                                  亦农

  有的书很厚,读起来很薄;有的书很薄,读起来很厚。叶征球的小说集《长安驿》应该属于后者,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册,但你越读就越觉得其厚与重。
  经常收到作家朋友的新书,也偶尔写些相关文字。评论一部书的好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单就个人而言,我有个不肯轻易示人的参考:
  我入厕时,喜欢带一本书,随手翻几页。如果某段时间,去蹲厕时总想起拿某一本书。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不会差,因为它至少已经吸引了我。叶征球所著《长安驿》便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写它的文字,不会没话可说。
  想说的话当然很多,这里先总结点儿感受。前两日我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复制如下:
  好作品,会让你读得脊背生寒的。因为你知道,至少在这部作品中,他写得比你好,他超过了你。他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字功底,所表现出的写作技巧的纯熟度已经超过了你。他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比你更深刻更细致。他对生活细节捕捉的精准度,比你更高更强。
  就像在长跑比赛中一样,看到有人超过你,再高尚的人也不会很愉悦,因为那是一场所比赛。而对于写作人来说,写作的一生都是在比赛,和从前的自己比,和所有写作人比。无论是你的前辈、同辈或者晚辈。
     但无论如何,看到好作品,我还是高兴的。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可以提高的那个空间。我会因此敬重那作品的作者,想和他进一步交流,做进一步的朋友,向他学习。
  把这段话送给征球兄。他的这部书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品,但有相当的篇目,是可以当精品来读的。比如:《长安驿》、《老统三则》、《除夕》、《牌坊》、《沉默的父亲》、《同学》等等。
  至于文学技巧,比如文字功底的深厚、文学手段的运用、语言阅读的美感、透彻人性的形象化解剖,再比如比较会讲故事、故事的震撼、情节设置的精心、开门见山或逢回路转令人拍案……这些具体的东西这里就略去了。真正爱文学、懂文字的读者,自会从中顿悟,获得愉悦,提升自己。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或者说让我难以忘记,使我今后创作受益的,征球自己在封底已经说出来。为了记忆,也为了与更多朋友共赏,我把它抄下来:
  
  有人说,爱情、金钱与死亡是文学的三大主题。我常常把人物所有的面具都撕碎,把一切的可能都掐断,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庸常琐碎的人生中,死亡的震撼才更有力量。
  
  这段话应是征球多年的创作体悟,是他这部书中众多作品所贯彻的主旨,也是他那些作品之所以成功的根源。而这样一段话,也应该为更多文学写作者所品读,学以致用。
  当然,让我不能忘记的还有征球在后记中,在那段“封底寄语”之后的另一句:
  
  但绝望是没有的,永远没有。
  
  如果说文学与人类还有些许作用,大概应该就是这一句了。无论现实如何残酷,爱情也罢,金钱也罢,生离死别也罢,苦过、痛过、泪过,甚至放弃过,但绝望不该有,永远都不允许有!
    如果一部作品,带给读者的除了绝望还是绝望,那么作者也可能藉此成名,但对于读者来说,他就是一个精神杀手。我不会尊重这样的所谓作家或大作家。文学在给人警醒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给人生以继续前行的不死力量。
  品读这部《长安驿》,可谓阅遍世态炎凉,尝尽人间苦难,但留存于心的,总有一份温暖与坚韧,总有一抹抹不去的希望光芒。
  我以为:这正是叶征球孜孜不倦的写作追求,和其作品值得收珍的原因。
  而这,也正是一部作品是否负责任,并且能否成为经典广泛流传的不可或缺的标准,没有之一。
  
   
                      2013年9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到好作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