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农出版新书:《70后·私人史》后记
标签:
亦农散文小说影评文化 |
分类: 70后:我们这些年 |
70后文学不像50后60后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不像80后90后舍弃传统个性飞扬。像那个年代一样,旧东西刚刚革除,新事物刚刚启锚。一边是暗夜远去的背影,一边是旭日喷薄而出。
70年代的人处在夹心层,在传统文学中呀呀学步,在摇摇摆摆中长大成人后,却突然发现另类先锋已经成为时尚。他们植根于传统的土壤中,却要接受先锋文学的洗礼。舍弃与接纳,呼吸与挣扎,可怜的这一代,不得不在传统与先锋中做着痛苦抉择。他们即不讨50后60后们的好,也不受80后90后们待见。
所以,70后除了被遗忘或嘲讽之外,大多选择沉默。
哪一代人甘愿选择永远的沉默?我们总得用文字记录下什么,以证明我们曾经存活的年代,包括我们自己——曾经来过。歌者可以用歌声,舞者可以用舞蹈,习惯文字的,终究得用文字来表达。
这,是一部未完的书。我的人生也才走了四十年,生命至少还有四十或者六十年要行进。因此,这部书我会继续写下去,如果我还有持久的象现在这样浓厚的情趣与得意。
四十岁的男人,看山看水,看日出日落,看无限的自然风光,眼中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大一样了。尽管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但,真的不一样了。比如,当年伏羲眼中的月光,或者周公眼中的月光,和当下我们眼中的月光肯定不同。如今的月光,不会再像一万年前那样清澈明亮。你是知道的!
很年青时,我曾经有个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写的书可以出版,能堂而皇之摆在新华书店。初到北京时,多次逛北京图书大厦,我脑海还闪现这个念头,不知道哪一天能在图书大厦柜台里,看到我的书和我的名字。
2008年1月,我的《石佛镇》第一部摆上柜台。三个月后,《石佛镇》第二部在书店上架。自此,每年我都会有新书问世,《美人蹄》、《因为有爱》、《北京记者》、《血纸人》、《为诅咒的狗》,以及《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经》、《桐桐的点点狗》、《龙迹》、《功夫女生》、《怪兽星球》、《天字一号追杀令》、《大秦历险记》等等,先后与读者见面,并有几本接受过挑剔的读者审阅后,荣幸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一不小心,我也成了著名畅销书作家,成了飞机上的常客,到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去签名售书……
很喜欢台湾歌手赵传,我们曾经在北京北三环一间雅室,讨探些所谓生活话题。我是一只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梦想和现实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赵船音质沧桑,唱出了生活中许多难言滋味。
人生都会有很多梦想。四十岁时你会明白,有些梦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还有太多梦想,你无论如何努力今生都恐怕难以实现了。比如,我曾希望以文报国……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以自己的“私人农耕”,影响那些我爱和爱我的读者们。
在畅销书作家光环下,我总还有些丝丝隐痛。我不仅希望自己的作品畅销,更希望它长销。我希望自己在漫长的一日日中用心血码出的文字,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久的盛开。
我固执地认为:作家,应当是时代的书记官,应该诚实地反映他所生活的年代,为子孙留下一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录。环顾当下的中国作家,能够以文学的手段很好地反映时代生活者,凤毛麟角,更别说还有像曹雪芹那样的文学大师。
以当下的笔写当下世情,确有难度。写作应该像酿酒,映入眼帘的生活需要作家大脑这个酿酒的缸,通过一定时间酝酿发酵。如果没有时间保证,酿出的酒常常会难以下咽,或者根本不能叫酒,只能算掺了水的酒精。
所以,我们很难做到今天发生的生活,今天就搬进文学里。即使一代大师曹雪芹,其实他所撰写的《红楼梦》,也并不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他浸淫在自己的回忆里——他靠回忆延续自己的生命。
我努力记录当下的生活。比如今天的马路、超市,今天的东单、西四、王府井或者奥林匹克公园和鸟巢。但这种新闻式的写作,很难唤起读者文学的阅读快感。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读者喜爱并发自肺腑地接受呢?就像神奇的手,轻轻扶过读者的心弦。顿时,湖泊荡漾,湖光山色。
我盼望着大师出现,给我一个劈面而来的警醒。
我像圣徒那样期待……
《70后·私人史》当当网销售网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