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9月16日  星期六  晴

(2006-09-16 10:25:28)
分类: 亦农日志
 

 

2006916  星期六 

上午,一家人去菜市场。又看到杂货摊儿上售卖的小闹钟。

开学时,学校老师有交待,要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在她写作业时,放在书桌旁边计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觉得很有道理,却迟迟没有买。今天又遇上了,便决心给女儿买一个。

现在的闹钟,样子五花八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机械的,一类是需要电池的。从价格上看很奇怪:机械的偏要贵一些,一个小机械闹钟,小商贩叫卖十四五元;而一个装电池的闹钟,便宜的只有25元,贵一些的也只三元或五元。凭我的直觉,电子的科技含量高,应该比机械的要贵。这让我想起许多有意思的现像,比如我去菜市场买面条,手工做的面条就比机械赶制的面条昂贵。手工蒸制的馒头也比机械蒸制的馒头贵。乡下的土生土长的柴鸡要比养鸡场的流水鸡贵很多……

女儿喜欢那个金黄色的机械小闹钟,我也喜欢。我们共同的选择,不知是不是应了父女天性那一句话。讲价钱,叫卖15元,最终以10元谈定。付了钱,女儿高兴地拿在手里,又蹦又跳。我担心她会不小心摔在地下了。

回到家,特意拿抹布擦拭,金黄色的表面更加漂亮。看那闹钟的后面,有上发条的键,有闹铃键,当然还有调试快慢键、闹钟开关键。忽然就觉得很亲切,想起很多年前,我升入小学三年级时,因为早上要去学校读早自习课,父亲也买了个闹钟给我。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穷困而落后,孩子们上早读,没有钟表,就靠听鸡叫或者生产队的牛叫来确定时间。一般鸡叫二边,我们就该起床上学,鸡三边时,天就大亮了。

有一次,听到鸡叫,母亲便唤我起床穿衣,我背上小书包,赶到学校,发现学校大门紧锁,天很黑。这时候,看到校院旁边的牛屋亮着灯光,便跑过去,生产队的掌鞭(专门负责牛的)正在给牛喂食。掌鞭的见到我笑哈哈地说:现在才鸡叫头边,你来早了啊。

这件事印象很深,数十年后竟不能忘。这事件后不久,父亲便买了闹钟回来,从次,母亲再也不用听鸡叫或生产队的牛叫来判决是否该喊我去学校早读。

那年代,我家里先有了收音机(在村里是最早有收音机的),后来又添了闹钟(可能也是当时全村惟一的一家),在农村人眼中,应该算是两大件儿。为此,我还曾担心:如果小偷发现我家竟然如此有钱,会不会来把收音机和闹钟全偷了去?这种担心在我的心里暗暗潜伏很久。现在想来很可笑,但我当时是真有心理负担。

中国人怕露富,呵呵,不知道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此是否同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