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一个都不宽恕 |
亦农老师呵呵一笑说:易教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一件相当正确的事情。即,他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脱光了时下已见颓势的“戏说历史”的裤子。
先说时间。如果易天中在大讲三国时,“戏说”剧刚刚在中国出现,我想人们可能不会把注意力如此多地投入在易教授的讲坛上。其实,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当人们对“戏说历史”热情过去后,甚至说对那种胡说八道毫无根据的调侃开始厌烦之时,“正说历史”的出现,自然必然会受到大众的关注。何况,易教授又是大学的教授,原装的知识分子学者,不带一点儿假冒伪劣,易教授亲自出马讲品三国,并且打着极富诱惑力的“还原历史真相”的招牌,其受到热烈欢迎亦在情理之中。
亦农老师认为:易天中教授适时地扒掉了“戏说历史”的裤子,他不动声色地指出“戏说”的本来面目。比如,他指说“戏说”非常漂亮的脸蛋说,它不是原装的脸蛋,那鼻子是隆过的,那双眼皮是割出来的,那酒窝是手术刀挖出来的。又比如,他指说“戏说”的乳房说,它不是真正肉体,而是填塞了硅胶或海绵的假乳房,不信你亲自去摸一摸,把凉把凉的,没有一点人味啊……于是,人们在稍稍惊诧之后,不能不佩服易教授的慧眼独到。于是,就有渴求了解历史真相的易天中的粉丝随之诞生,这粉丝年纪跨度极大,从7岁小儿到70岁老翁。
再说地点。其实易教授著书立说多年矣,他的品人、读城等,亦农老师最没有全部拜读,但也领教过一二。易教授亦庄亦谐的文风由来已久。机会只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可以说,易教授为了讲好品三国,他在风格形成上已经准备了几十年。当要走上央视品读三国时,他只不过把自己一向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易教授自己也说,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要让观众自始至终有兴趣听你讲,你必须得费尽心机,比如在哪几分钟讲正史,在何时抖个袱,在何时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自己的课起伏生动,娓娓道来。可见易教授的“阴险与计谋”,他早早就设好了一个一个讨好观众的“陷阱”,等着观众不知不觉掉进去。
早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易教授,真正一朝成名天下知,却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央电视台现在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独霸天下,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中央电视台讲课,与在厦门大学教书,其受众的多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大众对“戏说历史”已经厌倦的时候,易中天教授及时勇敢地站出来,并且找到了一个至高点——中央电视台,当着全国无以数及的观众的面,去扒掉“戏说”的裤子,其轰动效应就可想而知了。
三,品读三国,易教授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其实品读三国,在易教授之前,早就有人做过了。但那些同志为何没有名扬天下呢?亦农老师认为,很大程度局限于当时的通讯不发达。因此,他们的品得尽管很有道理,也只是在学术圈内流传。易教授品三国,集前人品三国的大成,加上自己的观点,独成一家。更重要的是,易先生汲取了相声的手法,谈笑自如,嘻笑怒骂,说古讽今。这让亦农老师不能不为另一些教授老师们感到遗憾。他们也有一肚学问,可惜满口之呼者也,枯燥泛味得恨,别说是普通大众不爱听,就是他们的学生,在听其授课时也常常会不自觉去梦周公。因此,即便有满肚子学问,即便也来品读三国,也未必就能火起来。
易教授则不同。别说他满肚子学问了,就是他只有半肚子学问,凭着他那一张巧舌如簧的好嘴,也能把无数普通大众俘虏成为他的铁杆粉丝。因此,普通如你我的大众们,在听易教授品三国时,在会心一笑中,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眼前站着的这个个子不高,很会冷幽默的老头儿很可爱,他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讲的东西也颇可信,只少比那些“戏说历史”中的胡说八道要靠谱得多。只少可以拿易教授的品读来给孩子们当普及历史知识的教课带子。如此,易教授在就是想不火也难了。
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博导(假冒)亦农先生
2006年8月10日于北京哲穴
以下是亦农老师的一则个人广告,不想看者可以马上换频道:
职业博客,卖字为生
亦农老师,因长像与多灾多难的祖国很相当,故当不了靠身条脸蛋为生的著名影视歌明星;因生性不会拍马溜须,故当不了欺上瞒下的权高位重官老爷;因不会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故做不了一夜暴富的富商巨贾……亦农老师实在没有别的本事,好再老天爷开眼,赐给亦农老师一只会生花的妙笔,于是,亦农老师只有来卖字为生了。
亦农老师自称中国第一个职业博客,究竟是否第一,还有待考证。但亦农老师以博客为舞台,卖字为生却是眼巴前正在进行中的事儿。您买书看杂志,不也得花几两银子吗?您看了亦农老师的博文,呵呵一乐,正气上升,浊气下降,身体健康,全家幸福,财源滚滚,福寿无疆,亦农老师也就不会因为写博文掉无数根白头发而感到遗憾了。有钱您捧个钱场,没钱您捧个人场,1元不少,1万元不嫌多。在此,亦农老师向各位读者老师深深一揖了!
汇款户名:唐哲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
账
QQ号码:365469123
电子信箱:tz191@163.com
小灵通:010-814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