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线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为查证真相,他们冒着巨大风险,出生入死,举报假烟、假酒、假饮料,一个又一个造假售假的黑窝点在他们的协助下被查处……
在打假的道路上遭遇重重危机的他们,又遭遇种种难以解脱的困惑,被威胁、被痛打,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没有人为他们披红挂彩,没有人为他们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他们没有单位,甚至没有身份……
在打假的十字路口,他们彷徨了……
苏功臣(化名)曾经是个比较成功的职业打假线人,经他的举报,有关部门端掉过价值数百万的制售假烟窝点,他也因此拿到不菲的线人举报奖。在广州的职业打假线人中,他小有名气。苏功臣梦想靠这种方式赚很多钱,然后回湖南老家盖三层大楼房,盖高高的琉璃院墙,大门用红漆漆过,门口一边一个威武的狮子……但这个梦如今已很难实现了,职业打假线人的经历也都是从前的事,现在他生活在北京,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
记者见到苏功臣时,他拄着拐杖站在北京某条街的十字路口,望来的眼神中有些不安与慌恐。他带记者来到他做生意的小摊前,给记者开了一瓶饮料,记者付钱,他说什么也不要。记者说明来意,他苦笑着说:"你瞧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当职业打假线人的结果。"
苏功臣的一条腿瘸了,走路时一只脚无力地拖在地上,屁股一撅一撅很费力地往前走。"原来我的腿与你的一样,完好无损,念高一时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我还拿过第三名,后来高中没读完,到南方打工,跟着老乡做起职业打假线人,举报假烟、假酒,只要是发现制假售假的线索,只要能拿到举报奖,我们都会跟踪调查,落实线索,然后举报……"
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四年,苏功臣成为职业打假线人,他的机敏与努力使他成为南方打假线人中的佼佼者,苏功臣也有了种种美好的梦想。但命运却在此时给他开了一个几乎致命的笑话。那一次,苏功臣在查访一个假烟窝点时被发现了,当时他正身处黑心老板的库房中,他奋力跑出一百多米,被老板的狼狗咬住了裤脚,几个打手围上来将他打翻在地。"老板对我们这些打假线人恨之如骨,他手下那帮打手将我打得瘫在地上,老板又拿着一根铁条走过来,一下子抡在我的脚踝上,口里叫着,我废了你,看你还敢不敢去举报。后来他们把我扔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我的同乡找到我并把我送到医院,治疗费花了3000多元。"
苏功臣说:"现在回想起来,我做职业打假线人就是在拿命换钱。过去的一幕幕,想起来就后怕。为了逃跑我甚至跳进大粪池里半日不敢动窝;他们拿着砍刀在后面追我;狼狗死死地咬住我的胳膊,牙齿深深地陷进我的胳膊里……我曾想,那些做公安的人所吃的苦也不过如此吧,可人家背后有国家有政府保护着呢,受了伤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国家还给他们发奖金,而我背后却什么也没有。我们只能成功,成功了才能拿到钱,如果失败了,所有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武汉的职业打假线人宋学兵说:"曾经有人打电话威胁我,让我小心脑袋,为此我搬了七次家,有时候一个人走在路上,还提心吊胆,生怕有人从后面打闷棍捅刀子。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武汉就有几个做线人的被打过。线人们受到威胁找谁去说?没有人管。公安人员有公安局在保护着,出了事有政府部门可以依靠,工商局也是如此,惟有线人,像无娘的孩子。挨了打受了伤,我们不可能去找公安、工商去报销药费,也没有人给我们发病假工资、补助或奖金什么的……我觉得很不公平,心里总在犹豫是否还继续做下去。"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打假线人已另谋出路。也有一些打假线人调转了方向到一些社会调查公司,做一些如调查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取证、为客户寻找旧情人等风险小、收入高的工作。
与一般打假线人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同,也有个别打假线人从理性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他们的看法更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
武汉职业打假线人薛华,32岁,从事职业打假6年,他说:"我专门咨询过专业人士,一位法学教授告诉我,从民法上讲,无论是职业打假线人还是广泛意义上的所谓的线人,我们和有关的工商、公安局等负有特定任务的国家机关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悬赏合同关系。虽然线人会因此获得报酬、奖金等,但是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业,是在与造假者、罪犯等作斗争,所以我们与相关部门之间也应该存在着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合同。国家作为受益方,按照公平原则,如果线人因从事与打假有关的活动时受伤甚至死亡,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或精神补偿。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位打假线人因为打假受到伤害后而享受什么经济或精神的补偿。作为职业打假线人,我个人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首先就是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现在可以说我们连基本的被认可也没有。所谓的职业打假线人,也不过是媒体对我们的称谓罢了。"
另一位打假线人周文明从2002年开始自学法律,而今已成为一名业余律师,周围许多人有了麻烦事情总要向他咨询。周文明说:"尽管从道义上的支持很重要,但我认为对于职业打假线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对线人的保护应该法律化,只有从法律上肯定线人的合法地位并受到相应的保护,这个职业才可能走上规范之路。在这一点上,作为改革前沿的广东,应该首倡对线人的保护,这种保护不是口头上的空白支票,而是要有相应的经费拨款、保护措施、计划等。关于经费来源,可以是公益性的社会捐助,也可以呼吁一些企业,比如烟草、酒类等,由他们拿出一部分钱款。但直到今天,我国法律关于线人的问题仍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任何具体的规定。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公安、检察机关也有一些保护线人的具体措施,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对线人的保护力度。这对广大职业打假线人也是一种鼓励。假冒伪劣猖獗,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净化市场做一份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