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2月18日星期六晴

(2006-02-19 09:53:52)
分类: 亦农日志

  2006218星期六晴

今天去北京海淀区定慧北里拜望著名诗人陈有才老师。

与诗人王飞鸿约定,上午11点到。我早上九点,从居住的北京北苑出发,坐758路公交车到安定门,转地铁到阜城门,出了地铁是华联商厦,这里我很熟悉。在阜城外大街公交车站前一个一个看站牌,终于发现855路过航天桥到定慧寺。三年前曾去拜望过老师,依稀记得方向和位置,坐上车,接到小说家金波发来的短信,说他们已经到了。我看表,刚过十点。

855公交车上人不多,有座位,一路还算舒适。到了定慧寺,也只用了半个小时吧。下了车,沿着从前走过的路径。六七年前,我曾为了找工作,也好像到过这样的地方。光阴似箭,仿佛走在梦里。

找到楼号,却实再想不起具体的单元与楼层,只好老师打电话。二三分钟后我站在老师的单元楼下。楼门关着,摁了楼号,也与老师通了话,却是打不开门进去。过了三二分钟,老师亲自下来,为我打开楼门。

时间飞失,三年没见老师,他变化不大,依然年轻而有活力,一双眼满是童贞与激情。

陈有才老师上世纪40年代生人,是中国乡土诗歌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一生从事编辑工作和诗歌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到河南信阳工作,老师是信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信阳文化活动中,便有机会认识了老师。老师热情、好酒。听前辈们说老师是唱山歌的好手,可惜我几乎没有亲耳听过。老师喝酒豪爽,有两次明明看他喝了很多了,脸也更红了,却自始至终不醉。

相识后,我便成为陈老师诗歌的一个忠实读者。他的乡土气息很浓,又融有现代生活与人生的哲理,每读一次,就有一种新的体味。今天一见面,老师便拿出几本书,200512月出版的《陈有才诗歌》,由著名诗评家杨四平和张应中先生选编的。老师说:这本书不让我自己选,他们担心我对当局者迷,选不好。我也乐得放手,由他们去选吧。言语中满是爽郎与随性。

另一本书也是诗集,是他最近的作品集《厚土家园》。

我对诗坛不堪了解,但印象中,许多曾经的诗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或者政务繁忙,而逐渐停笔了。而老师则老而弥健,越老越有激情。(这里说老师老,恐怕他要不高兴了!)我与文友们相聚,谈到陈老师和他的诗歌创作,谈他到近些年的创作数量与质量,没有不惊叹的。这些年来,每次与老师见面,都会听到他热情激昂地谈自己的创作,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一流的文学刊物,也经常能看到他的新作。

面对老师,我倒是很有些惭愧了,年纪轻轻,为生计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写自己的东西了。老师原居信阳,2003年来到北京定居。与夫人老师一起住在定慧北里一处83平米的两居室里。老师说:在这里比他在信阳上班时还忙,总有诗歌研讨会请他,还有请他去讲课的。

老师身体不太好,去年病了一次,看上去又些体弱。老师说:听说你们要来,我一高兴就失眠了,今天早上五六点才睡着。回想上次与师张老师相聚,转眼竟是三年了,三年中我为生活奔波,竟没有来看两位老师,心里不能不再次感到惭愧。

十一点多时,小说家金波与诗人王飞鸿才赶来。我怪金波谎报军情,明明是走在我后面了,却发短信已先我到了,害我着急。金波笑道:我们是怕你迟到,所以我刚到王飞鸿那里就给你发短信。

不久,又来了几位青年诗人,都是陈老师折学生。我们一起到郭林家常菜,座位是老师早定下的,进门时看有三五个个持条子在等座位。这家饭店生意真是相当的火。

在饭店坐定后,杂文家杨庆春也来了。三年前,我与杨庆春,金波,和诗人林平来看老师,三年后,诗人林平回了信阳。

老师想得周到,拿了啤酒、宁夏红酒、奶茶。喝了三杯红酒,老师说:不行,这不爽快,我得喝二锅头。于是从座位下拿出一瓶二锅头酒,与金波两人分了。看老师端起一茶杯白酒与大家碰杯,我又想起十年前他在信阳的豪情。岁月不饶人,但岁月真的没有使老师老多少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这大概是老师创作不衰的秘诀吧。

饭后,大家又到老师家聊天。三点半时才纷纷告退。我一路读陈老师的新书,沐浴在老师构筑的诗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合上老师的诗书,我就到家了。

我想:今后一段时间,我的枕边将会放着老师的诗集《陈有才诗歌精选》、《厚土家园》。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来享受诗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