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的荒诞

(2005-12-25 21:04:37)
分类: 亦农随笔集

    真实的荒诞

                             --《一匹公狼要寻死》赏析

                                                        刘金波

    特定环境的特定人物的特定故事,构成了小说的要素。各要素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特质,铸就了小说的美感和吸引力。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些文字呢?一个难以想象的文题,一个离奇的主人公,一个怪诞的故事,一个着意构思的情节,一个人为勾勒的环境……甫一入眼,小说《一匹公狼要寻死》就给人一种荒诞不经的感觉。但细一品味,这种荒诞又何尝不是血淋淋的现实?荒诞的人物虚构故事经作者挖掘、铺舒,融入现实生活的大环境,就更符合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阅读后给人的愉悦感觉和思考力度也就更大。

        小说讲述了一匹失去作用的要为爱情寻死的伤心公狼来到都市,妄想通过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之死而让负心母狼愧度余生的故事。故事依时间为序,反复铺排“寻死”抑或为爱“殉情”的情节,进而彰显故事的现实意义。匠心独动的合理而又巧妙的立意与布局,显示了作者的功力。

         小说最大的成功在于构思的离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我们常见、常说的人物或群体,而是“一匹要寻死的公狼”,“一匹要为爱而悲惨壮烈、惊天动地寻死的公狼”。由于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公狼到都市“寻死”的动机、动作及情节展开,都很符合“人物”的个性和艺术的真实。在简约的叙述中,公狼先后面对中年男人、老太太、浓妆艳抹女子、小同学。逐步推进的“寻死”流程在不长的文字中带来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既增进艺术容量,又推进情节发展;既丰富人物个性,又揭示人物冲突;既让读者领略故事情节,又叫读者享受审美效果。来到都市,披上人皮,能讲人话的公狼,已属荒诞;中年男子上下打量之后,一笑走之,老太太大笑之后邀请公狼陪聊,更是荒诞;女子"母狼一样扑来",小学生捂嘴大喊"这个人长得真像一匹狼",则是离奇的荒诞。表面看来,平铺直叙的是一个荒诞故事;仔细研究,作者刻意勾画了迭出的悬念--公狼怎么了?人们对公狼态度如何?公狼会如愿以死吗?如此等等,吸引着读者不断往下阅读。当公狼苦苦追求的轰轰烈烈之死难以如愿时,它又会怎样?情节丝丝入理,叙述笔笔传情,悬念环环相扣。阅读之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反腐倡廉;贪钱贪权贪色的腐败分子,不就是一匹披着狼皮的"公狼"吗?公狼对于人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慨,公狼被"母狼一样扑来"的女人吓跑等情节,具有反讽意义,昭示了人性中"动物凶猛"的一面。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失望的公狼死在市郊一个建筑民工之手,着实出乎公狼意料,也出乎读者意料。手法上大有欧·亨利小说遗风;寓意里则昭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具体写法上,文章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晓畅的语言叙述,独具特色的心理刻画,运用独特的艺术视觉、独特的构思、独特的虚构环境等较好地反映了主题,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倾向及生活感悟,能给人以启迪和享受。

    总之,离奇构思展示独特审美,荒诞情节反映真实生活,构成了文章的特定艺术视觉和艺术手法。当然,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极为注重公狼与不同对象产生矛盾,雕琢的痕迹太浓;加入哲学家的说辞,又显得说教气太重;结尾写晨报刊发消息,难免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原载20017月《写作》,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