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被夸大的住房需求

(2009-03-19 21:30:43)
标签:

房产

前些天,一位很好的朋友突然焦急地给我电话说:在北京的亲戚要买房,买现房,西边的,两居室,越快越好,哪儿有合适的?

原来,朋友亲戚刚结婚,租房住。按说年轻人吃点苦没关系,租房就租房,谁也不是一结婚就能在北京买个新House,但家里人不干了:都结婚了,哪能再租房住?凑钱、错钱也得买房。

我不敢怠慢,赶紧在他划定的范围里找。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西三环至西五环以内,两居室。西四环外有个楼盘,去年曾经降价近2000元,记得价格是11000多,卖得挺火,听说三期要开盘了。打电话过去,售楼员语气坚硬地回答说:三期售价13500元。这个价格比一期上涨了近2000元。

托人找到开发商高层。同样语气坚硬,一分钱也不打折,这是董事会的决定。但因为是朋友,可以优先选房号。

再去问另一家西南三环边曾经降价幅度不低的楼盘。其所在企业的总裁算是认识多年,居然也委婉地说:实在打不了折,不过可以保证你选的房号……

过两天,朋友又来电话说,二手房也行。于是我去找21世纪不动产,他们房源多,也许“总有一款适合你”。

其实,我自己也有一个亲戚要买房。情况差不多,准备结婚,双方父母帮首付,房子目标是两居室,1万元以下,西边最好,北边也行。

这种情况,相信你身边也有吧。

结婚、拆迁带来的住房需求,专家们称之为住房的刚性需求。虽然包括建设部在内的政府部门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一直苦苦劝说,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买房,租房也是可以的,但想必你还记得,公开宣扬这种观点的国土部一位司长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经被网友们痛骂。

如你所知,以上所谓的刚性需求,2007年10月以后,是明显被压抑了。整个2008年,不管是结婚、拆迁所代表的刚性需求,还是某某炒房团所代表的软性需求,都一齐藏好银行卡,背着手乐呵呵地看开发商的笑话。

但就像北京的春天,温度忽然就从几度骤升到20多度,将玉渊潭的樱花也烂漫催开,楼市的春风也是说到就到,成交量急剧飚升,令地产商们喜不自禁,也置仍在等待房价下跌的准购房者于手足无措的境地。

恐怕还是拜刚性需求之赐罢。被压抑一年多的刚性需求,在中央和地方救市政策等药方的催发之下,以令人无法预测的力度遽然释放。而收入严重不平衡带来的投资性需求,也蠢蠢欲动。于是,某些地产商以及动机不明的专家,狂喜地鼓吹:楼市全面回暖了。他们的潜台词很明确:消费者赶紧买房吧。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无数篇分析文章曾经说,至少在我国完成快速城市化进程的10年内,将是推动房地产发展的主导力量。记得其中最夸张的文章称,仅仅是刚性需求,在相当时期内,每年的商品房竣工量都无法满足,按照这种逻辑,房价岂有不涨之理?

当然,2006-2007年,房价是在疯涨,但是2008年为什么涨不动了?专家们所称的刚性需求哪里去了?它们为什么就拉不动房价了?可见,刚性需求并非总是直线上升,也即是说,刚性需求总是拉动房价上涨的逻辑不成立。

如果你不反对,我想事后总结的是,2006-2007年为代表的房价上涨,即使其背后是由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所支撑,那也是一种被过度透支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如果说美国人的透支消费,付出了金融危机的代价,那么,我国住房市场的透支消费,则必须付出楼市停滞发展的代价。这种代价,尚无充足的证据可以宣称,仅仅2008年一年的调整就支出完毕。

回到当前。被压抑的住房需求,2009年春天的释放,能持续多久?能继续支撑2009年楼市的夏天甚至秋天么?

几乎可以肯定,那些卖得不错的楼盘,那些沾沾自喜的地产商们,自以为涨价之后能收获更多的资金,很快就会收获沮丧。因为,他们既然是在过度透支2009年春天释放的住房需求,必然也要在随后的时光里,陪整个行业付出鼠目寸光的更大代价。

 

(文章发于3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地产版一戈看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