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机田园 幸福安龙 —安龙可持续发展示范村考察日记

(2010-12-14 11:4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幸福中国”公益项目榜

有机田园 幸福安龙 —安龙可持续发展示范村考察日记

“幸福中国”实地考察组 更新于2010年12月9日

作者:志愿者 王涛

2010年12月作为志愿者,有幸参与了2010“幸福中国”公益项目榜的实地考察活动。12月7日,随同主办方工作人员肖老师一起走进考察第一站—安龙可持续发展示范村。
河研会座谈—初识安龙
上午,我们先到达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以下简称“河研会”)的办公室,听取河研会秘书长助理为我们进行详细的项目介绍,包括河研会使命、项目理念、设计构想、发展现状和现在在安龙村试行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图。河研会秘书长田老师也和我们进行了详细交流。一提到项目,田老师就滔滔不绝,充满热情,她聊到河研会在安龙村的项目上所倾注的心血,所经历的曲折,以及他们的初衷、探索与坚持。由于河研会推行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相对现代无机化肥与农药种植方式而言,更耗时,更不利于规模化,因此,项目推行过程中曾遭遇低谷,参与农户由最初20余户缩减到仅4户。然而,河研会的理念始终是坚持让农户从心底认同项目,参与项目,如此才能坚持真正的有机生态循环,并通过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使用与收益,增加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幸福感。他们通过搭建产销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协助解决困难等等方式一步步坚持走来,突破困境,如今,项目走出低谷,又有5、6户农户重新回归。又由于有机蔬菜的价格高于普通蔬菜,有人曾劝说河研会将安龙模式扩展为规模化生产,获取规模效益。安龙未来何去何从?田老师道出想法,规模经济并不适用于有机生态循环,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有机农耕历史的国度,却是在近几十年受工业化、规模化影响才摒弃了优秀传统经验,化肥、饲料、农药引入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问题随之而来。将田里产出的再回归田园,遵从自然规律和生态循环,以户为单位,自行解决有机废物回收转化,无机垃圾统一处理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田老师以旱厕为例,向我们进行了说明,传统旱厕,味道大,不卫生,地下水还易于被污染。河研会在安龙生态循环系统中有一个关键的子系统—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粪、尿分别收集,无异味,无污染,根据特点转化为肥料、沼气,反哺农田,并可解决部分生活用气,这个子系统与其他系统一道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活、种养殖生态系统。因此,他们仍然坚持不冒进,做精细。在与河研会的朋友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他们对项目的热爱,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关爱和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的关注。一番沟通下来,我这个对河流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所知甚少的门外汉,记住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有机、生态循环、平衡和幸福感。我对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迫切的希望能够到现场看看这个“生态安龙”。
中午,河研会的朋友们邀请我们同他们一起在他们的食堂吃一顿生态餐,原来,午餐的米饭和蔬菜,都是来自安龙生态示范村,纯天然有机生态大米和蔬菜,这段饭,吃着特别放心,特别香。还有一个小插曲,饭后,我看见田老师从一个蛇皮袋里摇出一点糠来擦碗,好奇的去询问,才知道,他们把糠用作洗洁精,把碗内油污去除干净,擦了油污的糠进行回收再利用。我们被这种环保意识深深感动,也身体力行,采用这种环保洗碗法。这个小小的插曲,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恍然发现,其实环保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的行动开始。

安龙示范村实地考察—有机田园
饭后,我们前往安龙实地考察。安龙村位于成都市郫县安德镇,坐落在川西平原走马河畔,从成都驱车约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这里也是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生态农业示范点。通过一条两边种满大叔的乡间道路,我们抵达了第一户示范基地,当地农户王成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施工的沼气池,田老师兴奋的告诉我们,王成家又在修建第二个沼气池啦,最初修建的一个,已经不够他们使用了。在王成家院子前方,就是他们的5亩多地,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罗卜,白菜,花菜……,午后的阳光下,这些蔬菜随着微风摆动,嫩绿的叶子,仿佛发出了翠绿的光。随后,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沼气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参照上午我们了解到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进行修建。看见这么环保、科学的系统直接走进农家,看着这个系统培育出的有机蔬菜,我终于能体会到田老师们的喜悦。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颇有天赋的乡村设计师的家,参观了参与这个项目的大户—高姐姐家的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在高姐姐家的地里,我们看到了正在自然处理过程中的堆肥,看到了高姐姐家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上插满了城市农民自留地的小告示牌。河研会的几位老师,如数家珍,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特别熟悉,向我们介绍各家的情况,讲述着各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故事。
一户一户的生态循环系统,一户一户的绿意盎然的蔬菜地,走在这条乡间的路上,仿佛置身一个低污染的有机田园。在路旁,看见了一个“安德镇全家河坝生态保全示范区规划”,可以看出,未来这个示范区将全面发展有机农业耕作,彻底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而且,为了传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带动生态经济效益,一个农业学堂也已考虑在规划之中。
走马河畔,置身乡村设计师自己设计的别有一番格调的露天坝子里,安德镇的领导和田老师们又在讨论未来的规划与发展了。冬日的暖阳,洒在身上,眼前静静流淌的走马河,正是成都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源地。为了有效保护河流,就必须关注上游水源地,有效消除农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侵害。也正是出于对府南河上游水域污染的关注,才催生了安龙示范村。而如今,这个项目初见成效,府河上游的治污压力,是否小了一些?

结语—幸福安龙
田老师告诉我们,高姐姐是村里的高才生,有高中学历。在参与安龙示范村生态农业循环系统项目前,她一直常年在外打工,后来因为了解了这个项目,认可了这个项目,高姐姐回到家乡,开始通过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种植销售有机蔬菜,如今,高姐姐家已经是项目中小有规模的大户了,事业取得不错的成绩,与家人邻里的情感也因朝夕相处,日益深厚。高姐姐再也不用背井离乡打工生存了,在自己的家乡她同样找到了一片翱翔的天空。田老师们希望有更多高姐姐的出现,让更多的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去谋生,在家乡的沃土中,同样有幸福的生活。
一千多年来,安龙村的土地被都江堰的水流灌溉,黑色的沃土,可以培育多少人的幸福呢?在夕阳的余辉中,我们告别安龙村,离去的路上,我一直思考着田老师和她的同伴们所从事的公益事业。有机蔬菜的产销联合推动的城乡互动、守望家园带来的归属感,安龙示范村无疑在推动生态农业循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侵害方面是个成功的尝试。这个项目给安龙示范村的参与农户带来了幸福,而幸福推动者,河研会的朋友们,他们会从公益事业中得到更多幸福吗?安龙模式,在未来面临规模扩大、市场挑战时,又将如何发展呢?
我们祝愿他们越来越好,祝愿河流污染得到治理,有机田园成为常态,沿河而居的人们得到幸福!本项目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河段,以有效的保护城市水源河流为目的。本着科学的精、最根本的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从创新无污染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从源头、从农村内部去控制污染源、消除生产生活中污染,建设生态友好的农村家园,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示范及参考。

 

 

 

 

项目介绍

 

有机田园 <wbr>幸福安龙 <wbr>—安龙可持续发展示范村考察日记


本项目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河段,以有效的保护城市水源河流为目的。
本着科学的精、最根本的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从创新无污染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从源头、
从农村内部去控制污染源、消除生产生活中污染,
建设生态友好的农村家园,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示范及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