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而行
文/马驰
敞开呼吸是一种生活态度。总有人喜欢说悄悄话,总有人喜欢黑屋子,当然,也总有人喜欢打开天窗。在汽车世界,也是如此。因此,有装着厚厚防弹玻璃的防弹车,也有各式各样拉风的敞篷车。御风而行,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选择。
在路上,敞开呼吸
在路上是一种生活态度,敞开呼吸也是。这种生活境界的最佳代表倒不是任何一辆四轮汽车,而更是两轮的哈雷戴维森。美国人是有御风而行的精神的,1969年那部经典的公路片《逍遥骑士》再好不过地传达出这种精神:主人公戴着黑色反光镜,留着长长的鬓角,一脚油门,开到天涯海角。
难怪,两年前问世的凯迪拉克XLR可以如此惊世骇俗。钻石般切割的车身表面是为各种光而生的,无论是郊外或刺眼或黯淡的阳光,还是夜间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这是我见过最拉风的车,除非舒马赫把他退役前的战车驶上普通公路。
在欧洲,英国人是最喜欢敞篷车的。德国人的汽车文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不限速的高速公路,这简直是一个羡煞世界人民的汽车圣地。法国人的汽车文化是在狭窄的空间里闪转腾挪的本事。意大利人除了有法拉利和兰博基尼,最普遍的也还是和法国一样的小车。比较出人意料的是,马路上敞篷车最多的居然不是拥有美妙的地中海气候和浪漫的意大利民族的亚平宁半岛,而是常年多雨的大不列颠。“雾都”伦敦早已成为历史,不过客观来说,海洋性气候的英国一定不是最适合敞篷车的国度。这样的事实只说明一个问题:在路上敞开胸怀更多地是一个选择问题,所谓现实制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有意无意的借口。
至于拥有一辆敞篷车,更和天气、环境因素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那只是代表你可以在条件合适的时候打开车篷,享受阳光和流动的空气—地理学上称之为“风”。
今天的敞篷车大多努力兼顾打开和关闭顶篷两种状态下的美感和表现。沃尔沃设计师法迪·塔斯马说:“对我们来说设计一辆漂亮的敞篷车并不困难,成功的技巧在于让车顶关闭后同样美观。”这显然不是一件易事。我想,如果请阿玛尼先生设计一件衬衣,要求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摘掉领子让它变成一件无领T恤,这位时尚大师大概也要好好伤一阵子脑筋了。
所幸,这位C70的首席设计师交出的是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C70明显继承了沃尔沃的家族特征,但更具时尚气息。与家族兄弟相比,它的前脸更加圆润,引擎盖上的V型线条向后延伸,突出了肩部线条。两条肩线延伸至车尾,然后干脆利落地截断,呈现出跑车独有的力量感。内部设计的最大亮点是自由悬浮式中控台,一看那线条就知道一定出自斯堪的纳维亚。C70可以在30秒内从一辆双门轿跑车变身为一辆敞篷车,或者相反。正如设计师期待的那样,两种状态下它都很美:作为一辆轿跑车,它是一件跳脱的杰尼亚休闲西装;作为一辆敞篷车,它是一双透气性格外出色的阿迪达斯限量版跑鞋。这种略带点收敛的激情是眼下许多高档敞篷车的尺度。
VOLVO
C70
一旦你决定选择一辆敞篷车,有些代价是必须付出的。比如,由于需要为收起顶篷预留相当大的空间,敞篷车的后备箱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装饰,实际功用非常有限。再比如,敞篷状态下的风噪是不可避免的,舒适性也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损失。
逐风而行
眼下,很多车的顶篷都或多或少可以开启一部分,这证明其实愿意追风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出于各种顾忌或现实需要,敞篷车永远是少数。当然,这种开天窗的设计充其量也只是透气,算不上逐风而行。
各大汽车厂家对旗下敞篷车的称呼五花八门,有Cabriolet、Convertible、Roadster、Spyder,等等,绝对让人头晕。在欧洲,汽车的分类大体沿袭马车的分类,与汉语中轿车、跑车等称呼难以形成准确的一一对应,对于在另一种语境
中成长的人来说,确实不好理解。再加上多种欧洲语言的并存,要完全搞明白这些区别,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或者也没有必要。不过有必要点明一个区别,就是Cabriolet和Convertible一般是以硬顶车型为基础设计出来的,而Roadster则是纯粹以敞篷驾驶为目的而设计的。比如宝马的Z系列属于后者,而3系敞篷车属于前者。两者在底盘、车身刚性补强等方面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
在风中的感受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车的大小、设计理念、行驶的速度,等等。比如,新近进入中国的宝马新3系敞篷车和年初在北美国际车展上震撼亮相的奔驰Ocean
Drive概念车便是完全不同的两款敞篷车:一个是硬顶,一个是软顶;一个基于更为精致的3系平台,一个基于更为豪华的S级平台。再比如,同样是保时捷家族成员,全敞篷的911
Carrera 4 Cabriolet和半敞篷的911 Targa
4开起来也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保时捷911 Carrera 4
Cabriolet
新3系敞篷车一如既往地沿着宝马的轨迹前行。设计基因无疑是非常宝马的:低沉的肩线、舒展的发动机罩与长轴距完美结合,创造出修长而富于力量感的外观。眼下流行硬顶,那就硬顶吧,不过也得有些新意。全新的三段式可伸缩硬顶可通过按钮或遥控器进行操作,开合只需22秒。这个硬顶最大的好处有二:一是关闭后后窗扩大了30%,二是向前后延伸更远,这意味着开启后,驾驶者可以在更短的挡风玻璃后更充分地享受露天驾驶的快感。动力方面,新3系敞篷车配备的是宝马的拿手好戏—荣获“2007年度世界最佳发动机”大奖的直列六缸VALVETRONIC发动机。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创新科技是所谓的阳光反射技术,经过处理的内饰材料在高悬的烈日下可很好地保持凉爽的触感,这对一辆敞篷车而言是非常诱人的好处。
在某种意义上,宝马新3系敞篷车似乎代表了敞篷车领域的一个主流,即相对于舒适性而言,大多数敞篷车似乎更偏重于驾驶乐趣。这或许是因为,敞篷设计不可避免会损害到舒适度。事实上,大型豪华敞篷轿车的概念一度有些沉寂,直到去年宾利Azure的王者归来。而到了今年年初,奔驰Ocean
Drive概念车的发布似乎预示着这一概念即将迎来全面复兴。想象一下,这确实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每次把自己那辆宝马Z8开上街的时候,总有好奇的目光投来,他的惯常应对方法是视若无睹,集中注意力在前面的道路上。那么,如果你坐在后座呢?或者,司机开着你的敞篷大奔,而你坐在后座呢,你如何应对那些目光?
无论如何,这是一辆相当震撼的车,而且拥有一个足以激发你最丰富想象力的名字。蜿蜒的海滨大道上,明亮的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雪白的浪花拍打着沙滩,湛蓝的大海向天际舒展。你安坐在这台拥有双色车身的大家伙上,看它轻易地在空气中扯开一条通道。然后轻轻按动按钮,短短20秒后,你的面孔和身体就已经和略带咸味的海风亲密接触了。
奔驰 Ocean
Drive概念车
嘿,先醒醒吧。Ocean
Drive概念车是奔驰基于S级平台打造的一台大型豪华敞篷轿车。你一定可以想见它的豪华格调,这是S级的拿手好戏。颇有些逆潮流而动的是,奔驰为这款概念车设计了一个巨大的软顶,颇具古典味道。虽然是敞篷车,该有的装备还是一个不少,比如后排座椅之间隐藏着一个可拉伸的微型香槟酒柜,足够容纳一瓶香槟和两个高脚玻璃杯。与宝马的阳光反射技术相映成趣的是,奔驰的Airscarf颈部暖风系统可以为每一位乘客提供颈部保温加热,这无疑有助于大大延长顶篷敞开的时间。
御风狂飙
这个地球上最拉风的敞篷车是什么?迈凯伦的银色战舰?红魔法拉利?本田地球车?各有所好吧,反正一定不是一辆F1赛车。可惜这个地球上可供它们狂飙的道路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公里,因此没必要眼红。更何况,这个地球上适合普通人飙的敞篷跑车一点也不少。很多年前,我甚至一度以为敞篷车就是敞篷跑车。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速度狂热者,一种是速度“惰性气体”。如果汽车不仅仅是一种或便捷或豪华的交通工具,如果它多少还是一种梦想,那它必然是为前者而生的,敞篷车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敞篷车更直接地表现了这种梦想。尽管就绝对速度而言,敞篷必然造成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损耗,不利于追求极致速度。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承认,最终对我们有意义的速度并非数学上的速度,而是我们切实感受到的速度感,那么,敞篷车无疑更好地实现了这种感受,而且可以如催化剂般极大地强化这种感受。
因此,推出主力车型的敞篷版几乎已经成为各大跑车厂商的惯例。比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跑车制造商,保时捷的几乎每款车型都有敞篷版。当然,卡宴例外。另一个例外是911
Targa系列,因为它本身就是半敞篷车。
保时捷911 Targa 4
保时捷的目录册上这样描述911
Targa:适合喜欢享受阳光的人。911
Targa的全景式车顶提供了一种空间无限和通透明亮的独特感觉,几乎可以在所有天气条件下实现“敞篷”驾驶。当然,真正的敞篷驾驶是打了折扣的,可以打开的只是车顶的一部分。
四十多年前,保时捷依靠第一代911迅速崛起。一炮打响的保时捷认为有必要为911增加一款敞篷车,但是在保时捷最大的市场美国,消费者担心翻车后驾乘者的安全。于是保时捷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把硬顶和敞篷结合起来,在驾驶座后方安装了结实的防滚架。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新诞生的911
Targa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半敞篷车型。
911 Targa独领风骚了很多年。直到1982年,911
SC敞篷车的问世才突破了911系列只能半敞篷的历史,成为911历史上第一款真正的敞篷跑车。不过历经岁月的磨砺,曾经作为一个折中方案问世的911
Targa也已成为传奇。
当然,如果你渴望彻底投入风的怀抱,你可以任意挑选一位911
SC的后代,比如911 Carrera 4
Cabriolet。在敞篷状态下享受5秒左右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享受接近300公里/小时的极速就不仅仅是刺激了,你至少得戴上一副眼镜,最好是戴上头盔。对,就是这种感受。不对,这是150公里/小时时的感受,我没试过300的。特别神奇的是,即使在车速高达50公里/小时时,这家伙依然可以在20秒内开闭顶篷。
如果你还想走得更远呢?这个地球上从不缺少怪物,而Caterham只是其中之一。Caterham听上去有些陌生,那么莲花呢?其实,Caterham公司最早是莲花的特许经销商。1973年,莲花历史上最经典的7型车停产后,出于对7型车的狂热,Caterham老板格拉汉姆·尼恩买下这款车的生产和销售权,开始了Caterham的造车史。
Caterham
四十多年来,Caterham一直秉承莲花7型车的精髓,采用赛车化的钢管式车架结构和铝合金车身。虽然功率不是很大(基本不超过300马力),但凭借极轻的车身(大多在600-800公斤之间,最轻的甚至不足500公斤),Caterham的加速和操控性并不亚于超级跑车,比如CSR
260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只需不足4秒,竟然可以与保时捷的旗舰车型911
Turbo相当。就灵活性而言,你大体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F3赛车。当然,它的舒适性也和F3没啥区别,没有空调,没有收音机,没有侧窗,也没有车顶。
是的,没有顶篷,彻底敞篷。阳光雨露,一起拥抱。或许,这才是御风而行的至高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