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的恋情,情人金伯莉“即使她躺在坟墓里,她仍然认为有人愿意与她躺在一起”

布伦基特只有过一次婚姻。在他的自传 《晴朗的日子》
里,传记作者波拉德这样写道:“1970年他的准岳父母大人把这个小文员视为女儿的可怜的希望。但是与路希结婚后,布伦基特遭受了20年的毫无乐趣的家庭生活。”他们于1990年离婚。
或许正是由于他对与前妻婚姻的失望,在独自生活10年之后,布伦基特遇上了社交圈的明星金伯莉·奎因,从此陷入情网。金伯莉是第一个让布伦基特不屈不挠冒险追求的女人。
搜索金伯莉的资料,我们很难从别人的叙述里找到对她的溢美之词。容貌并不十分出众、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金伯莉是亲保守党杂志
《旁观者》
的发行人,她先后有过两次婚姻。她的前夫、美国金融家迈克尔对她评价极低。他说,在他们结婚期间,金伯莉就有一连串的婚外情,“即使她躺在坟墓里,她仍然认为有人愿意与她躺在一起”。迈克尔说,如果一晚上不参加两三个鸡尾酒会,金伯莉就会感觉不舒服。迈克尔的一个亲戚也透露,金伯莉是一个“表面对你笑,背后踢一脚”的人。布伦基特的传记作者波拉德描述金伯莉是一个轻浮的、喜欢“扮嫩”的、善于勾引男人的专家,是“让救生背心变得性感的”的女人。2001年,金伯莉改嫁
《时装》
杂志社负责出版业务的斯蒂芬·奎因。然而就在当年夏天,她在一次宴会上与布伦基特偶遇。握手时布伦基特问她长得什么样,她笑称自己是一个金色卷发女子。布伦基特又问了她几句话,金伯莉开始暗示布伦基特,并说了一句令布伦基特难以忘怀的情话。金伯莉说,我常常在想,和一个盲人谈恋爱应该有另外一种感觉吧。2002年1月,风情万种的金伯莉成功地将布伦基特变成了自己众多情人中的一员。然而在布伦基特一往情深地爱着金伯莉的同时,她却脚踩数只船:她的丈夫、布伦基特、霍加特甚至另有第四者、第五者。
《太阳报》
更曝出金伯莉的第二子是欧亚混血,其父亲可能是一名亚裔人士。
布伦基特和金伯莉每周只有一两个小时的闲暇可以会面,每月大概能共度一个周末。虽然布伦基特喜欢安静沉思的生活,喜欢在德比郡散步,喜欢诗以及收音机里播放的戏剧,但为了有相处的机会,他竟然不计后果地陪伴金伯莉多次出席社交场合。2004年7月,
《太阳报》
公布了一张布伦基特和金伯莉的合影。当时布伦基特正陪金伯莉参加
《旁观者》
杂志所举办的聚会。布伦基特还同金伯莉一起出席了欢迎布什的招待会。他渴望和金伯莉能像正常的情侣一样在街上散步和外出吃饭,不喜欢躲躲藏藏,因此数次向金伯莉求婚。2004年8月,金伯莉决定要将布伦基特“摈弃出她的生活”,布伦基特显然很难接受这一结果,狂打电话给金伯莉,但她拒绝接听。布伦基特对感情的执著,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的漠视,让许多人为之动容。年过40的陈文茜就曾在节目里以少女般的语气感叹说:“为了爱情与自己爱的人能有如此举动,太令人感动了,爱死他!”
毋庸置疑,布伦基特的个人魅力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是什么让布伦基特这个英国政坛上的第三号强势人物对金伯莉如此一往情深呢?我们知道布伦基特讨厌德里·欧文勋爵(前英国上议院大法官)的超然物外,但他自己竟然会将金伯莉在社交派对中的剩余食品打包带回办公室做午餐,这样的情形你能想象出来吗?这段在外人看来十分不匹配的爱情的产生,原因难道真如布伦基特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者遇上了社交家”?不难看出,布伦基特故意在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调侃自己以及与金伯莉的恋情。有人则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布伦基特是个瞎子,他一旦看见金伯莉轻浮的举止,欺骗男人的娴熟手段,甚至是穿在身上扮嫩的衣服,他可能会很快发现金伯莉的真实面目。而一篇针对他的传记的书评却试图从政治的角度来解析这个原因。书评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英国的严肃政治家们乐于结交有百万家产的美貌女性呢?当然是从新工党改革开始的。新工党从未脱离其敌对的卫理会教派的根基,却又充满了现代的对金钱和名声的热爱。如果是在20年以前,像金伯莉这样的女人(富有、轻浮且供职于右翼杂志),对老派的工党党员来说,会是一个值得深深怀疑的对象,而并非议会扩大会议中令人尴尬的交际摆设物。
虽然求婚数次被金伯莉拒绝,虽然因为与金伯莉的婚外恋情而黯然从内阁辞职,但布伦基特的艳遇似乎并未就此停止。在他第一次下台将近1年、第二次进入内阁5个月后,他又与小他29岁的年轻女郎莎丽·安德森传出忘年恋情。据说尽管年纪相差很大,但两人对艺术、尤其是对歌剧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很快熟悉起来。布伦基特一有空就给莎丽打电话,两人还把自己写的诗与对方分享。布伦基特深深感到,经过一系列让他身心俱疲的风波之后,莎丽是第一个让他彻底放松的女人。莎丽主动向媒体爆料说,她为布伦基特抛弃了同居多年的男友,布伦基特还是她流产胎儿的父亲。但布伦基特本人矢口否认了与这名年轻金发美女的情事,坚称自己只同她吃过三次饭。
布伦基特说:“我想寻找生活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或许这些扑朔迷离的恋情真能给他带来真正的乐趣吧。
冷暖混搭:不寂寞的赋闲生活,回忆录换来巨额收入
沉寂一年后,2006年11月,布伦基特以日记摘录的形式出版了自己回忆录。在出版回忆录这件事情上,布伦基特保持了他坚毅甚至偏执的一贯性格。回忆录既有他从政以来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有辞职后每天读报、写文章或者访友生活的流水帐。他披露了许多政坛私生活内幕,还透露了他对伊拉克问题、内阁成员执政能力的观点,甚至声称布莱尔有长达10多年的心脏病史。回忆录一出版,英国政坛上上下下有人忙着辟谣,有人笑着看热闹;而英国的大报小报则又找到了新的卖点,一时热闹非凡。
在一片热闹喧嚣中,布伦基特赚了个盆满钵满。据称,就在11月份,他的日记已经带给了他20万英镑的收入。而此前他的自传
《晴朗的日子》 也曾让他收益15万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布伦基特,英国还没有哪个曾担当重任的大臣在离开政坛后如此迅速地出版回忆录。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巧合,布伦基特又创造了一项“第一”的记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