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大会堂的商业活动,此后渐入高潮。
不过议论也因此风起:2006年9月22日,韩国安七炫与中国台湾吴建豪这对“跨国组合”的演唱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演出进行到50分钟时,就被临时喊停。
叫停的原因不是由于商业因素,因为此前早就有各种艺人登上过这个舞台;也不是因为排斥“外国人”,虽然这确实是外国歌手在此举办演唱会的第一次。
叫停的原因是在演唱的过程中,有激动的歌迷甚至跳上了人民大会堂的桌子。
“这有点过分了,组织工作没做好。”
北广传媒影视公司演出部经理杜明翰说,“人民大会堂是国家议事的场所,代表着国家的尊严。”
更多的争议和“震惊”发生在事后,这场本年度歌迷问讯度最高、话题性最强、现场效果最为豪华盛大的演唱会,演化成了“人民大会堂变成了迪厅”的话题。很多人不能释怀的是,那些见证过无数人大代表议事的桌子,就这样被疯狂的歌迷踩在了脚下。
“但把这么大的一个公共场所闲置起来,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处理方式?”北京的一位观察人士更看重其象征意味,“把人民大会堂还给人民,用行政命令能做到吗?不能,但从长远看,商业能做到。”
从本刊记者的了解来看,人民大会堂的主管单位,现已变更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于承接社会性的活动,人民大会堂一直坚持3条原则:
第一,不能影响党和国家的政治活动进行,如果有冲突,外部单位的活动就要取消、改道或者改厅室。
第二,不能影响大会堂的安全,每一个进入大会堂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安检。
第三,不能影响大会堂的政治声誉,所有活动必须健康积极向上。
“人民大会堂的职能是为党和国家的政治性活动服务,为各省市、各部委、机关团体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管理局的一位人士说,“这个职能并没有改变,只是范围扩大了。”
“过去大会堂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是一个吃财政的单位。自从开放以后,人民大会堂逐步有了一定的收入,以收抵支,减轻了国家负担。到80年代末的时候,在行政经费上我们已经可以达到自收自支了。”一位内部人士这样透露。
“大会堂开放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肯定有人想钻空子,我们也面临着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大会堂一年通过商业活动实现的营业收入多少?没有人透露准确数字。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9年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到2004年10月底,25年间共接待海内外参观者5,040多万人次。平均每年要承办各种会议及活动3000多次,2003年的人民大会堂的经济总收入是1979年的100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