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剧场歌剧贾尼 斯基基
(2010-05-28 06:29:35)
标签:
歌剧神曲旧桥遗嘱贾尼斯基基佛罗伦萨 |
分类: 文艺杂谈 |
我带着疑问走进剧场----小剧场歌剧是不是只用一个钢琴伴奏的。其实这里也有我的一个目的。
明年我希望父亲陈田鹤1942年创作的清唱剧《河梁话别》能够顺利在他百年纪念音乐会上演出。所以来借鉴。
一进剧场我看到观众很少,觉得诧异已经是7点一刻了。后来观众鱼贯而来。也坐满了。第二个惊诧是舞台的正面是诺大的一个紫色的但丁《神曲》的看板。原来这部歌剧选自但丁的《神曲》呢。我对《神曲》不了解,没有阅读过。
这次借机了解文艺复兴的精神。
大意是叙述富有的度那提(Donati)过世了,由于其遗嘱将全数财产捐给修道院,亲人失望之余找来足智多谋的贾尼斯基基----农民出身的城市新移民--帮忙,贾尼斯基基果然想出窜改遗嘱的好办法,由他本人假扮尚未过世的度那提先生,乔装病重并请来医生及公证人,重新改立遗嘱,狡诈的贾尼斯基基果然将部分财产转分给亲友,却将最重要的财产分给自己,度那提的亲人们虽气愤,却因害怕共谋窜改遗嘱被抓入狱而不敢揭发。获得庞大财产的贾尼斯基基则名正言顺的将大伙赶出去。
歌剧开始的时候有一段借助麦克风的旁白,我觉得很好。将来《河梁话别》也可以借助这个形式。然后就是一个个人物出场。
导演力图将13世纪的事情与商品化的中国现状挂钩,服装也是现代的,让人不觉突兀。
我感受到了《神曲》中的文艺复兴因素。虽然句句讲修改遗嘱会让人下地狱。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财产捐给修道院就对。肯定了人欲。意大利13世纪就有了外来妹——城市新移民农村出身的贾尼斯基基的女儿,她恳求父亲去冒死为自己争取一份财产,以便和死去的富翁的侄子里努其奥结婚。这样的社会流动在21世纪的中国也频频发生。比如说面对遗产的人们亲情的破裂,以及拿回扣等等现代人所熟悉的都包含在里面。只不过现在案例中的相似之处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也可能是但丁深谙人性的这种丑恶的和黑暗的一部分,所以在神曲中,他做了寓言式的阐述,把人性中面对遗产,也许是其他东西,但是遗产无疑是一个特别具有戏剧性的一个线索。
原来在音乐会中常常听到的《我亲爱的爸爸》就是这样的剧情的产物。导演之前跟大学生的一场交流活动中,用了非常通俗化的方式跟大家讲这个剧,这段歌词可以理解为父亲要是不同意我的婚事,我要去景山上吊,去潘家园买一个戒指结婚,去通州买房子这些,非常通俗化的讲解。
我脑海中的回忆--05年和合唱队一起去这个城市的光景--和演员的连唱融为一体。艺术与回忆连成了一片----那天我们在这个城市的参观时是炎热的九月天。刚从奥地利的深秋天气中走出,随着大巴一个劲儿地走下山路,我们来到了南欧的意大利。在佛罗伦萨汽车不能进城。我们几乎是走着参观完了所有的景点。在黄色的楼群中移动的同时远远看到的旧桥--旧桥是横跨阿诺尔河七座桥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距今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当初这是一座非常繁华的桥,店铺林立,销售的物品花样繁多。不过据说由于买肉的屠夫“弄脏”了桥,所以大公下令这座桥今后只准开设金银首饰店铺,所以人们又叫它“金银桥”。另外关于这座桥还有一个非常浪漫的传说,就在这座旧桥上,诗人但丁遇见了他一生钟爱的贝娅特里丽齐。还有杨阳演唱的歌词中提到的青翠的矮山————在那里我们看到佛罗伦萨红顶的教堂。歌声把我带回了五年前在意大利的旅游,音乐真是神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