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力在哪

(2019-07-29 11:05:00)

让乡村充满活力,真正让农村也像城市一样美起来、富起来,是普通百姓早已翘首以盼的大事。但是在中国,以农村和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天然差别而言,真正实现振兴乡村战略目标,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绝不是仅凭热情和投资就能办到的。不久前,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农村环境整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也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干完的事。因此,在工作中强调八个字: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就要因地制宜,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假把式,弄虚作假,糊弄事,那是不行的。“久久为功”就是这件事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不是很容易就实现的。

 

远远不算是全面的“振兴”,仅仅一个环境整治,甚至仅仅是一个改厕,都要提到“革命”的高度,足见涉农之事的纷繁复杂。很多城里人可能很不理解,改厕、讲卫生,清脏治乱,都是为农民办好事,谁能不欢迎?哪里还用“久久为功”?真有那么复杂吗?可是了解农村的人都知道,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的封闭程度,一些农民的目光之短浅,观念之保守,常常超出城市人的想象。你为他办好事,他非但不领情,反而因为改变了他传统生活而恨你骂你的,决不是个别人。

 

据媒体体报道,前些年,有农村搞那种“一家一户小化粪池”式的改良水冲厕所,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有的保守农民却无论如何不愿改,村里又不敢强迫。等大多数家庭都改了,也确实是“没有臭味,没有苍蝇”,没改的家庭又开始后悔,再找村里也要求改。但由于来自外地的施工队已经撤了,几家几户工程太小,人家不愿意来,最终没有改成。这其中,有的没改户因为受到家人抱怨,心里有气没处撒,给自家旱厕掏粪时,还故意把粪便倒在街边的排水沟里,左邻右舍人人掩鼻。由此可见,让农民转变观念,真正打开眼界,从思想到言行更加文明、更有内涵,是一件比改善物质条件更为艰难的大事。

 

除了说服农民接受新观念,引导他们拥抱新生活,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另一个大难题,就是人才问题。现在一提农村,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环境对生活质量的直接作用说,这话很对。但是当前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绿水青山还被大量闲置甚至浪费,远远没有变成保障收入的金山银山。要变成金山银山,还需要财力和智慧的大量投入,以及脚踏实地的长久耐心。而从各级政府的相关决心来说,财力投入以及政策性引资,都算不上很大的难题。而智慧投入,就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了。

 

笔者老家那个村,几个月前刚刚经历了换届选举。而让村民提不起热情的是,这一次换届,是上一届的两委的“连窝端”,没有一个新人入选,也没有一个旧人落选。本来,村民对上届班子的满意度连五成都没有。但是当填写选票的时刻到来,人们一遍一遍在自己的脑子里过筛,却发现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只能这样“矬子里拔将军”。不仅是我们村,笔者老家那个镇17个村,市一级的软弱涣散村级班子就有3个。不妨设想,如果村级干部总是靠这种近亲繁殖产生,绿水青山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金山银山?当振兴农村战略层层推进到村一级时,又怎么可能让人放心?因此,强调“加强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有多强,我想只有对农村有所了解的人,才能有深切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