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车软件的烧钱竞争已到令人生厌的地步

(2014-02-25 17:16: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市民李女士使用嘀嘀打车叫了一部车,在微信支付页面上输入车费金额时,弹出一个提示页面写道“银行系统繁忙,请您用现金支付”。李女士很无奈,“最近几天嘀嘀总是有问题,打不开、叫不到车、付不了款这几个问题我都遇到过了,同事昨天也无法支付。”无法微信支付,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奖励都没了。据司机反馈,昨天下午开始司机们都不愿意抢单了,每日10单一般都能完成的司机,昨日只抢个两三单,有订单也不再理会了。(《北京青年报》2月24日报道)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是人们对诚实竞争的本能期待。可是当前最为火热的两大打车软件竞争者,却程度不同地存在“没有金钢钻,硬揽瓷器活”现象。虽然他们的对外解释,都是宣称“用户暴增,系统故障”之类无法验证的理由,但是人们完全可以怀疑,服务器不稳定不过只是抵挡舆论的“万能说法”,没有了竞争底气、又不肯认输,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

谁都看的出来,嘀嘀与快的,两家血拼竞争,意在网络支付领域跑马圈地,通过送钱打车这种方式,一方面做大客户基数,一方面培养消费者使用网络支付的习惯。等到习惯形成,再坐享庞大客户群带来的市场蛋糕。想的虽然不错,但来自网络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打车软件单纯只为省钱的,占了70%;在不使用打车软件者中,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者占了52%;在“如果打车软件取消了返现优惠,是否还会使用”的调查选项中,选择“不会”者占了63%。

这样的结论表明,尽管当前不少消费者还有“享受渔翁之利”的想法,但是联系到支付困难等竞争困局的出现,“渔翁之利”的烦恼成本,目前也越来越高。烧钱没有尽头,“铁杆用户”不仅不那么容易形成,自伤的风险反而会随之出现。比如,遭受泄愤黑客的攻击,引来被软件所误者的诉讼等。

与官方打车软件相比,民间打车软件极大地激活了司机和乘客使用软件的积极性,而且可催生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网络支付业务的拓展、GPS消费等。但是不可否认,民间打车软件不计血本的激烈竞争,也带来了不少的副作用。比如,扰乱正常的出租市场,司机为了一点奖励,不惜放空车满城乱窜,临时有急事的人却打不到车;比如,被抢单却不能及时到场耽误时间;比如司机开车分散精力,安全隐患增大等。

虽然这样的烧钱游戏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但无论是出租车公司,还是政府主管部门,都有责任拿出相应的措施,将这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比如,提升官方打车软件的服务含金量;比如展开充分的市场调查,对民间打车软件造成的弊端做出针对性约束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