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表示,目前,社监委内部已经对重查郭美美案达成初步共识。此前,王永曾数次建议重查郭美美案,并向公众发布。他坦言,此次芦山地震,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救援的中国红十字会,却不断遭受公众质疑,甚至遭受网民谩骂,“让大家达成共识,是决定启动(郭美美事件)重新调查程序的一个主要原因”。(《新京报》4月24日报道)
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本来是个第三方组织,对与红十字会相关事件予以调查,也是份内之事。但是就因为在本次赈灾活动中,民众对红会持续不买账,就认为“全是郭美美惹的祸”,从而重启调查,我以为社会监督委员会在判断上出了问题,在行动上是在舍本逐末。不能否认,红十字会声誉扫地,郭美美事件确实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但是,郭美美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催化剂,本身并不具备决定性意义。那么,红会信任危机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呢?
通过郭美美的“炫”或“晒”,人们看到了红会管理中的种种弊端。比如,红会毫无规范可言的滥设分会;比如,募捐、慈善活动中的种种不透明;比如,此后不断曝出的地方红会“善款投资,有去无回”、“慈善工程项目变身为房地开发”之类丑闻;再比如,红会酝酿改革中,中央及地方红会人员担心失去公务员身份,纷纷抵制,又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如此在意身份待遇的人,怎么可能做好慈善?……
运转制度不规范,慈善流程不透明,再加上“责任很虚,利益很实,很难不搞成形象工程”的官办体制缺陷……所有这些,你让百姓怎么信任?只要这些弊端还在,红会的形象就不可能改变,就算查清了一个郭美美事件,又有多大意义呢?
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火药桶里,一个火星意味着什么?事实上,郭美美的作用,只是这个火星而已。想用重查郭美美事件的方式,来为红会洗脱“冤枉”,等于是在没完没了的和“火星”较劲,而不去关注“火药桶”——危机的真正源头。对此,旁观者看得很清楚,可当局者却还在那里执迷不悟。
一个最不难猜测的结局是,重查郭美美案,无论是什么结论,公众的反应不但依然还是“不信,不信,就是不信”,反而认为这是红会的一场危机公关,从而引发更大的反感。这一点,倒真的和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很相似了。可这又能怨谁呢?与其如此,倒不如把功夫下在切实回应公众期待,直面体制、机制弊端,拿出适应民众需要的改革举措,用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以时间来换取空间。以重查郭美美事件来舍本逐末,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明白公众在想什么,自己该干什么。
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本来是个第三方组织,对与红十字会相关事件予以调查,也是份内之事。但是就因为在本次赈灾活动中,民众对红会持续不买账,就认为“全是郭美美惹的祸”,从而重启调查,我以为社会监督委员会在判断上出了问题,在行动上是在舍本逐末。不能否认,红十字会声誉扫地,郭美美事件确实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但是,郭美美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催化剂,本身并不具备决定性意义。那么,红会信任危机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呢?
通过郭美美的“炫”或“晒”,人们看到了红会管理中的种种弊端。比如,红会毫无规范可言的滥设分会;比如,募捐、慈善活动中的种种不透明;比如,此后不断曝出的地方红会“善款投资,有去无回”、“慈善工程项目变身为房地开发”之类丑闻;再比如,红会酝酿改革中,中央及地方红会人员担心失去公务员身份,纷纷抵制,又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如此在意身份待遇的人,怎么可能做好慈善?……
运转制度不规范,慈善流程不透明,再加上“责任很虚,利益很实,很难不搞成形象工程”的官办体制缺陷……所有这些,你让百姓怎么信任?只要这些弊端还在,红会的形象就不可能改变,就算查清了一个郭美美事件,又有多大意义呢?
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火药桶里,一个火星意味着什么?事实上,郭美美的作用,只是这个火星而已。想用重查郭美美事件的方式,来为红会洗脱“冤枉”,等于是在没完没了的和“火星”较劲,而不去关注“火药桶”——危机的真正源头。对此,旁观者看得很清楚,可当局者却还在那里执迷不悟。
一个最不难猜测的结局是,重查郭美美案,无论是什么结论,公众的反应不但依然还是“不信,不信,就是不信”,反而认为这是红会的一场危机公关,从而引发更大的反感。这一点,倒真的和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很相似了。可这又能怨谁呢?与其如此,倒不如把功夫下在切实回应公众期待,直面体制、机制弊端,拿出适应民众需要的改革举措,用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以时间来换取空间。以重查郭美美事件来舍本逐末,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明白公众在想什么,自己该干什么。
前一篇:豪宴官员餐桌下跪带来两个锥心之痛
后一篇:为什么又是连跳 为什么又是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