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婆天天骂我懒:“就知道整天坐在电脑前发呆,家务活什么也不干,就是干一点,也是马马虎虎糊弄人。”但是,最近她骂的少了,尤其是对于我维护厨房卫生的努力,满意度比过去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没别的,就是厨房里的主要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原来的厨柜只是刨花板组合的,塑料贴面不仅撬起了边儿,而且已经老化变脆,而且连柜门都关不严了;原来的灶柜是铁皮的,不少地方漆皮剥落长了锈;原来的燃气灶已用了十多年,其中一个灶眼已打不着火,还要用火柴……勤俭持家惯了,总是想着能用就凑合用吧!虽然这很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是由于环境对感官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对下功夫收拾厨房却总也提不起兴趣。也就必然形成“越是凑合,厨房的积垢越多——积垢越多,越要下大功夫收拾——劳动量积累越大,越是不想收拾”的恶性循环。
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打破了这种恶性循环:邻居家在装修,在参观人家装修的过程中,看到了人家制作的厨房家具。仔细咨询了定制厨房家具的所有信息后,我请给邻居装修的木工为我的厨房量了尺寸,定做了厨柜、灶柜等。20多天后,崭新的厨房家具装好了,我又买了新的燃气灶具。这一更新,感觉大不一样了。厨柜、灶柜都是浅灰色大理石台面,柜身全部是乳白色大薪板,漂亮、结实;燃气灶是银灰色,超薄流线型,外观秀气雅致。电脉冲打火,只需更换电池,再不用更换打火器,让人更方便、更放心。
更为奇妙的是,厨房的变化,也引发了我心理的变化。在新的厨房环境里,我做饭、洗碗更有耐心了。往厨柜上放案板、切菜等,动作都轻了许多,惟恐划破了台面,尽管我知道现在的大理石台面比以前的刨花板台面坚固多了。洗碗的时候,我对厨柜、灶柜上落下的哪怕一个小水点都要认真擦掉。对灶具上的油点、灶具下的菜屑等,都要掀起来仔细擦拭……只要我在家,厨房里总是纤尘不染。
一个小小的厨房,仅仅是因为更新了一些用具,不仅生活更方便,让人心情更好,而且居然让一个懒人变得勤快起来。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社会,就不难发现“人改善环境,环境又改变人”这样互为因果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到了图书馆,嗓门儿再大的人也会条件反射一般放低声音说话;比如到了露天农贸市场这样的地方,就是平时很讲卫生的人,恐怕也免不了乱扔垃圾……人们往往从公德意识等方面来认识这些现象,却很少从改变环境的角度,来引导人们“条件反射”般地文明起来。
朋友们!该扔的旧东西还是扔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节俭意识当然重要,但是节俭的内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很多旧东西的价值在急速下跌。从实际价值来看,死抱着旧东西舍不得扔,其实也未必是节约。因此,生活水平提高了,淘汰的频率也要跟着加快。更重要的是,用上了新东西,除了因为更方便而让人心情好,还有可能促使你改掉坏习惯,从此心理更健康,生命更有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