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牌照摩托车是骑抢犯罪中的主要作案工具,为从根本上杜绝无牌照摩托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北京市公安局、国资委、市政管委、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共同发起“断粮工程”,即禁止为无牌照摩托车加油。(《法制晚报》11月11日报道)
实事求是地说,大量无照摩托车的危害远不止于骑抢犯罪,肆无忌惮的交通违章、大量“黑摩的”的违法营运、未成年人寻求刺激的飙车,大多与无照摩托车直接相关。政府以往从单一角度投入的相关治理,往往收效不理想。本次,政府各部门联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加油站网络,首次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公共政策主体,给无牌照摩托车实施“断粮”,其釜底抽薪的做法很有突破性,其功效也是不难预期的。
但是,正像以往其它社会治理行动一样,在取得暂时性表面成效时,往往又会衍生新的问题。无牌照摩托车不能加油,极易引发的连锁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汽油的黑市交易会猖獗起来;二是假冒、套牌摩托车会更多;三是以目前北京摩托车的存量结构来看,有牌照的只是极少数,因此“断粮工程”基本等于“禁摩工程”。这样,以“黑摩的”拉客为生的人,可能会一时没有出路。大量私装燃油动力的人力车,会因无处加油而使动力装备成了累赘,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不满……对此,如果没有足够的预案,新问题将很快冲淡“断粮”取得的治理成就,政府也会陷入更加繁复的矛盾与问题中。
作为公共政策,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由此出现一些偏差,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绝对避免的现象。问题在于,在公共事物管理的舞台上,如果只是政府自己“唱独角戏”,治理效果永远不可能好。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一直局限在单位与政府的二元格局当中,但是单位的作为,仅限于单位内部。对社会公共事务责任分担的法规、政策,又几乎空白,这直接导致单位承担公共事务的意识淡漠,能力乏弱。
本次给无牌照摩托车“断粮”,政府拉上了中石化、中石油,那么,在可以预见的“连锁反应”中,依然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路,强化相关单位和组织的社会职责,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将来通过立法途径实现公共事物管理的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等创造条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