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茶馆的茶,好淡

(2009-04-15 19:11:18)
标签:

北漂杂感

分类: 杂感
从没在北京胡同呆过,所以谈不上什么曲直印象,只是胡同这个词具有很独特的煽情笔触,死活让人自觉是从古老中走来,徒添几许凭栏处黄袍加身、皇城根下顽主活现的虚幻自大意识。随着北京古城胡同一片片的碾塌,北京人蓦的孤清起来,文化自豪被挤压进道学殿堂,显摆身世被箍锁进方寸简楼,世故纽带被吹散进尘沙角落,从所见不多的北京人的眼神里,分明看得出那种矜持背后的迷惑,或者是某种世俗化了的没落,怪我眼毒,也惟愿只是我的错觉。非常可惜的是,当年有两位忘年故交程立江程大哥和林伟光林大哥,20年前就已走散,他俩是三代老北京,眼界不俗,谈吐倜傥,不然定能得到有关北京和北京胡同的演变真经,掐指一想,两老哥都65岁上下的老人了,不由自是挂念。
排除中国基尼系数畸高所隐射的骄奢权贵概念,扁平化的政治体系和一统化的文化格局下,中国全面走向平庸化的趋势似乎渐成定局了,这在我坐着三轮车颠簸进一进进小胡同、看到胡同里一张张被经济生活和琐碎文化双重压迫着的麻木脸孔的那个瞬间,感触尤其深刻。
那天去老舍茶馆,时间尚早,饱汉不饥,就踅摸着钻上一辆插着红旗的破旧的三轮车,据那个山东老乡的忽悠说法,是要让我给他一小时,他给我三分之一的北京胡同,外带北京道地的文化体验,经济社会讲个价,40块,deal。从老舍茶馆门前出发,也就是前门那条街,沿第一家国美商店转角,一猛子扎进了宽窄不一的阡陌胡同。老乡口音很重,显然不是国际导游的料,地痞(陪)的色彩更浓一些,开头我还半弯腰凑到他背后风向顺的一边想琢磨点内容,未果,放弃,就点了一根烟,合着他时不时的吆喝声、讲解声和三轮车遇到不平时的哐当声,悠闲打量起薄暮时分的胡同和胡同里灰蒙蒙的人们。平地里,我矮人三分,往三轮车上一坐,不由高人一等起来,偶尔听到老乡俗套讲解中门当户对、拴马石什么的,自己俨然是骑着高头大马的蒙古大将军,哂笑哂笑。三轮车停了几回,老乡讪讪的介绍了几处名人堂居,主要是些京剧名角的居所,如梅葆玖、盖叫天谁谁的,求证不得,倒也自得。弄堂里转了三几轮,破三轮停在一处破败无比又狭窄无比的小门前,门匾上赫然写着歪歪扭扭几个字“于魁智艺德居”,不等老乡开声,我赶忙下车参拜,玩笑归玩笑,对古老且有德行的物事,实在不容马虎。老乡讲解了几句,意即该处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目前于魁智老先生的侄孙居住其间,间中开门传艺,聆听为幸,如我兴浓,可叩门相问礼乐一事,意下如何。“当然当然,请”,我的清醒其实和我的兴致早已同步,早年在罗马接受MAFIA洗劫的经历,无论如何会在心底留下一些伏笔,况且胡同攒攒人头下,“好玩不过钞票”,这么着就登堂入室了。
进去之后,两个印象就显然得很了:满墙的老照片在昏黄的灯光下映出初级骗局的影子,但一垂朽老头坐在案几后的谦恭姿态让人心酸,一番瓷器般温软的对白后,我坐了下来,瞧瞧这老头如何做戏。
老头牙齿几乎掉光,上下门牙各剩一颗,使得整张脸凹陷皱巴,可能长年卖艺的原因,额头部分还现出些神采,显然是不自己提提神,这日子就没法过下去的意思。老人自报曲目,一个是京韵大鼓,一个是牛角快板,一个是绕口令。待他收拾妥当,器活上手,刚才那谄媚的嘴脸忽然不见了,转而是一股专注劲,多少显出颓败艺人骨子里的一点尊严来,我也调整了一下过于懒洋的姿态,抿了一口茶水。
对戏曲杂艺,我绝对一无所知且毫无兴趣,对艺人名角的关注也仅限于附庸风雅,增广贤文,中央11台的节目我在调频设置的时候就直接删除掉了,只有过年回家时候,才在老父亲的电视机里看到老父亲昏昏沉沉、半打瞌睡半认真的听戏曲的样子,所以眼前老人具体表演的功底真韵如何,我无从判断,但老北京的京味还是听出来了。那是一种很胶着很粘稠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还很能软化人的。事后回想有那么几点值得一说,老人大鼓里透着一股铿锵跋扈而又油滑老练的劲道,还真比电视里的来得痛快,那牛角快板模拟出的马蹄声响,也是急徐有致、塞外边关的,因为快板打完的时候,我的神情明显峻峭起来,心头也开始有了左牵羊右擒苍的豪气,而最后那个塔嘛喇嘛的绕口令,字字分明,声声击耳,还带着熟透了的醺酒京腔,再看那老人,额头的青筋面颊的酡红身上的蓝衫把整个6平米见方的小屋全部烘托的色彩斑斓起来,我惊诧的寻思,那垂朽的老人呢,怎么一口气下来的咬文嚼字竟把垂朽变得如此绚烂。我放下100块钱,起身告辞,事先说好60块的。
后来三轮车绕过大栅栏,同仁堂、瑞蚨祥什么的,一派倚老卖老的旧式包装下的商业街光景,印象空乏,三轮车终于回到老舍茶馆了。
进了茶馆,店员精贼世故的眼神和茶馆里全覆盖的商业气氛让我轻叹一声:老舍茶馆原来只是一个文化符号,隐隐约约起着一点文化象征作用罢了,尽管装饰的依旧那么古朴庄重,墙上的黑白照片依旧那么遥远而真实,但老舍的精神和那个时代的烙印却再也找不到了。
站在连战提书的一面墙前,字迹饱满中正,文采盎然,可这些都不是期待中老舍能传达给我的文化精神,而只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文艺腔了。
归来恍觉,老舍茶馆的茶,已经变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