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颀送陈章甫 赏析

(2010-09-13 14:33:28)
标签:

杂谈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候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脸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释:陈章甫,江陵人,开元进士。文中的陈候是其尊称。虬须,卷曲的胡子。颡,前额。草莽,《孟子.万章下》:“在野曰草莽之臣。”东门,指洛阳东门。酤,通沽,买。我曹,即我辈。津吏,管渡口的官员。郑国,诗人幼时曾居住颍阳,当时又任新乡县尉,两地古时都属郑国。故林,故乡。
译诗:四月的南风,吹得田野里的大麦金光泛黄。枣花还未凋谢,梧桐叶已长得又密又长。早上辞别青山,到日暮黄昏依然还看得见。骑马出门与友人饯别,青山作伴,坐骑嘶鸣,我多么思念生长的故乡。陈候心胸坦荡性格豪放,前额宽广仪表堂堂,满腹经纶博览古今,怎么肯屈身沦落草野。他从东门买来佳酿,与我们同饮共醉;心轻飘扬,人世间万事万物如同鸿毛。他有时醉卧不知白天黑夜,有时他将内心的清高寄托于空中的孤云。长河风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来的船只已经停止摆渡。郑国的游子我还没有返家,洛阳的行客你却在望空叹息。你故乡亲朋好友众多,罢官回去,他们对你不会别眼相待。
说明:陈章甫是个很有才识的人,但仕途不畅,被罢官回乡。陈饱读经书,性格旷达,孤高傲世,体态飘逸,这些形象特征,都被诗人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其实、鲜明、典型的印象。
我很喜欢李颀的诗,读来浅显易懂,清新自然,不饰雕琢。好一句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起句平常平淡平凡,却在不平凡中见真功。腹中贮书一万卷,青山朝别暮还见,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这些话都不错。
《送陈章甫》欣赏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本诗即为一首代表作。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显然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