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变奏曲

(2010-07-06 09:22:00)
标签:

杂谈

在当下,如果没有电视,将会怎样,虽然有互联网,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电视还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必须品。

想当年,第一次见到电视机是1977年,我刚刚上小学二年级,当时,所在的冷冻厂是比较好的企业,好像是工作做得出色,才有了一个奖励,一台黑白电视机。记得刚有了电视机那个晚上,是全厂出动,把那个电视机围得水泄不通,好在当时个子小,挤进去才看到了那个叫电视机的东西,看得什么内容,已经全忘了,但是以后那段日子,放的那些电视剧如《加里森赶死队》、《敌营十八年》则是牢牢的记住了,因为人太多,电视也不是每天都放,一般是星期六、星期天晚上放,这两个晚上,对我们这些小朋友而言,就是要像看露天电影一样,要早早的去占位子,问题是那个电视房是有开放时间的,早去了也白搭,有些时候,因为人太多,还会临时调换放电视的地方,来回折腾,成了当时的主旋律,孩子多的家庭就可以占优,可以在经常放的地方都有人排队,如是有个晚上没看到电视,就会羡慕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小朋友,这种记忆和当时看的许多牙膏、塑料袋广告一样留在了记忆中。时过境迁,现在,是开始限制使用塑料袋的年代了,不过牙膏广告到还是依然继续。当时,因为信号不好,电视会时不时的中断,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又会一窝蜂的跑到当时厂里的制高点,看看者摩山上那个小红点是不是在亮,如果什么都看不到,那就意味着,今天这个电视可能是看不上了,就开始去那个大月台上,玩一些游戏,也觉得很尽兴。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了,1984年1月,哥哥结婚,家里有了第一台牡丹牌彩色电视机,那个年代最热门的电视剧是《霍元甲》,隔壁邻居都会到家里来看,这也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场面,邻里关系很和谐。这个时段的电视节目要更丰富一些,让人的业余生活也开始围着电视转,一些综艺节目如《九州方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个星期六下午一家人陪小侄子看着《聪明的一休》、《花仙子》,一起开始包饺子,随着,爸爸妈妈的故去,那个场景成了最温馨的画面、最美好的回忆。

再后来,电视真正成了大多数家庭的重要成员,休闲娱乐的方式也以看电视为主,如果临时停电,会让人无所适从,电视节目则更加精彩,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过年的一个标志。地方台的自办节目,也开始活跃起来,有了《大理新闻》、《大理新闻联播》等新闻类节目,有些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会在电视中出现,让人觉得电视离自己其实并不遥远。而安了有线电视以后,不会再有信号中断的事情发生,有些自办台,还会接着放没有广告的电视剧,娱乐生活真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唯一有些烦恼的是为争遥控器,家里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磨擦。这也成了生活中的调料,谁掌握着遥控器,他在家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

到了新世纪,电视的传播信号已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进入了机顶盒时代,居住条件改善了,楼上楼下,老老小小大家住一块,一台机顶盒显然是不够的,而老房子要出租,没有机顶盒,是没有人租的,于是我们一家人名下,就有了四套机顶盒。虽然交了收视费已有七八十个台可以选,但有些频道还是很吸引人,诸如风云足球、书画等专业频道,于是我们又开了一个收看专业频道的付费节目团购包,觉得眼界更开阔了,就是觉得看电视的时间不够,可选择的东西太多了,还有要两个摇控器来回换,有些不方便,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公婆而言,对新买的高清电视的使用,有些困难,不小心按错健,就会让电视信号中断,不得以,我用了一个笨办法,用胶布把容易错的那个封住。现在,又有了最新的针对高清电视的可选频道,那个看起来,肯定更过瘾,也不会再有人看起来有变形的感觉,就像在世博会上看3D、4D电影,让人恍若身在其中,只是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就那么多,又有那么多频道可选,要如何分配,如何选择,这是电视给我带来的最新的烦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