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了一千年的月街,留给每一个时代人的记忆肯定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赶月街是1975年,那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随父亲一起从楚雄转业到下关,没过多长时间就到赶月街的日子了,那一年我太小,对街场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是对一把画着美女有手柄的扇子给我童年带来的快乐还是记忆犹新的。随着对环境的熟悉,与周围的小伙伴一块玩,才知道每年小伙伴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到赶三月街的日子可以和大人一起去卖冰棒,当时的冷冻厂是唯一能生产冰棒的地方,在那个物质、精神都溃乏的年代,月街上的东西是很吸引人的,当时月街的冷饮只有凉虾,作为新鲜事物冰棒是很吸引人的。终于又一个月街来临,可以和大人一起去卖冰棒了,记得当时要早起坐大货车,小孩就坐在冰棒箱上,到了街场要摆好多个摊位,每一个摊分三组,一组人卖3分一根的水果冰棒、一组人卖4分一根绿豆冰棒、一组人卖6分一根的牛奶冰棒,不一会就可以卖完了,因为是计划生产,只有那么多,对我们小孩而言主要任务就是把掉在地上的分币捡起来,因为人太多,又是分币,难免就会掉在地上,在那个年代,1分钱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奖励就是可以吃几根不很完整的冰棒,因为卖不出了,在很热的时候,一根虽然只有半截的冰棒吃下去,那叫一个爽,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怀念那种感觉,虽然现在的冰棒花色品种更多,当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冰棒卖完了就可以到处看看,用竹子做的会动的花蛇、小拨郎鼓都会吸引我的目光,每次都舍不得走,盼望着下一个月街快点来临。随着时代发展,到1983年以后,冷冻厂的冰棒就没有生产了,卖冰棒的乐趣也没有了。后来再看比我老一辈人写的回忆文章,他们对月街冷饮的回忆是苍山雪上舀上一勺红糖水,也是让他们终生难忘,我想当时大概环境比较好,农历三月苍山上还有雪;可惜到我们有了记忆的时候,农历三月已见不到苍山雪;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体私营经济的篷勃发展,冰棒的品种也更丰富了,现在,月街上的冷饮数不胜数,方便的瓶装水有各种口味,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口味已不再重要,关键是装水的瓶子,比如,那种叫尖叫的瓶子可以挤水喝,把水挤进口里的感觉也是快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