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气候变化it |
分类: 个人作品 |
《财经》记者 李虎军 《财经网》 [ 04-24 21:49 ]
http://www.caijing.com.cn/todayspecx/cjkx/2008-04-24/58313.shtml
为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设立技术开发和转让基金,并切实消除各种障碍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虎军】在4月24日于北京开幕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阐述了中国关于实现技术转让的新建议,并呼吁发达国家切实消除技术转让的各种障碍。
目前,环境友好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和此后的《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主要以欧洲国家、美国、日本为主),有义务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但解振华批评说,《公约》缔约方虽然已就如何落实这一规定讨论了15年,至今却未有任何实质进展。
在《京都议定书》下,为促进技术转让,曾专门设计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即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而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以转让给发达国家,帮助其履行减排义务。然而,这种双赢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蜕化为单纯的资金流动,而不是同步以优惠条件转让先进技术。
2007年12月,《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进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中通过了“巴厘路线图”,各方同意争取到2009年年末,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具体协议,从而保证国际社会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满,即2012年之后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解振华指出,能否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后续谈判中就技术转让问题取得突破,是衡量谈判是否取得成果的重要标准。
据悉,为了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中国已就如何实现技术转让提出了具体的想法和建议,其核心是建立技术转让相应机制,包括充足、确定的资金保障等。
他解释说,首先,应在《公约》缔约方会议下设立专门组织机构,例如“技术开发与转让专门委员会”,以专门负责技术开发与转让活动的规划、协调、组织、审查和评估,各国政府也应指定技术开发与转让的主管机构和联系部门。
其次,应建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资金机制。例如,由发达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和稳定的资金支持,设立“技术开发与转让基金”,用于激励技术转让、购买专利和特许权,并为发展中国家使用相关技术提供培训和示范。
此外,还应定期对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估。每届缔约方会议应审查技术开发与转让的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相关活动取得切实进展。
解振华还指出,为了使技术开发与转让机制发挥作用,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诺在资金、税收、法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需求方的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使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相关技术,且能用有所成。
多年来,技术转让谈判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坚称技术由私人企业掌握,其知识产权应当得到保护。对于这一点,他强调,在尊重私人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应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并切实消除技术转让的各种障碍”。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 (Yvo de
Boer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关于技术转让机制的新方案“值得各缔约方深入讨论”。实际上,其他国家也就技术转让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而在建立专门基金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方面,中国的方案与其中一些方案有“契合之处”。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日益严峻,一些发达国家也表态要建立与技术转让有关的基金。例如,美国总统布什最近提出建立“国际清洁技术基金”,以帮助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根据这一计划,美国今后三年将拿出2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也应对此有所贡献。
不过,批评者认为,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巨大需求,20亿美元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方案中,还带有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的一些附加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就对《财经》记者强调,现在大家都在摸索如何实现技术转让,是一件好事情;但发达国家提出的基金能否落到实处,还很难预料。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天举行的论坛上也呼吁,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促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因为在他看来,技术转让对发达国家也不无没有好处,因为发展中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
万钢同时承诺,中国也愿意通过“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
此次“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是由科技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保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委,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共6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