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个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十六大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也跻身世界前两位。2006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1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9%
。预计2007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品出口将达到3500亿美元。
不过,中国高技术产业是“大而不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足。
科技部的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约有88%来自外资企业,尽管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顺差达到341.5亿美元,但顺差的主体是外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而大部分内资企业仍然具有较高的贸易逆差。2006年,三类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均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更是高达384.6亿美元。而内资企业除集体企业的出口超过进口外,其它企业类型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逆差,其中国有企业的贸易逆差最大,达到152.2亿美元,私营企业的贸易逆差也接近33亿美元。
相对加工贸易,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可以被视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产品。2006年中国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274.4亿美元,仅为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1/9,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九五”以来,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4.3%一路下降到2003年的7.2%,直至“十五”后期这一比重才有所回升,“十一五”初期,这一比重虽然仍然不足10%。
我的稿件在《财经》杂志网站刊登以后,有人留言:“年年苦恨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