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批评 |

2004年2月,黄禹锡(左)及其合作伙伴、妇科医生文信容在西雅图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其划时代的科学突破:首次成功克隆出人类早期胚胎。
52岁的韩国国宝级科学家黄禹锡最近卷入了一场“卵子风波”。
我见过一次黄禹锡(Hwang Woo-suk)。那是在2004年2月,西雅图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会议组织者邀请他向各国记者介绍其研究成果:首次成功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
黄禹锡的英文有些磕巴,但在场记者们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一项划时代的科学突破。此前,也曾有公司或个人宣布克隆出人类胚胎,但只有黄禹锡及其同事的论文通过同行评议,并且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
这位韩国首尔大学兽医学院的教授自此名满天下。
今年5月,他又在《科学》报道,利用病人皮肤细胞克隆出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朝着最终利用病人自身细胞治疗疑难疾病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黄禹锡说,如果去年的研究成果是孩童学走路,那么今年取得的这项成果无异于短跑选手飞奔。他的合作伙伴、美国匹兹堡大学夏腾(Gerald Schatten)则称这是一件“比研制出疫苗和抗生素更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今年8月,黄禹锡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这只名叫Snuppy的可爱小狗,后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头号发明。
今年6月,韩国科技部评选出韩国历史上首位“最高科学家”,黄禹锡毫无悬念地全票当选。他的名字还出现在韩国的中小学教材,成为韩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但就在黄禹锡像短跑选手那般飞奔的时候,他的研究受到了伦理上的拷问。
《自然》2004年4月曾经披露,黄禹锡实验室两名位年轻的女研究人员为黄禹锡领导的研究项目捐献过卵子。科学界一般认为,参与研究的人员本身不应该成为卵子捐献者,因为这些研究人员与实验存在利益关联,并且可能会屈从于某种压力而捐献卵子。
黄禹锡对此予以否认。
但到了今年11月12日,夏腾突然发表声明,宣布终止与黄禹锡的合作,理由是他了解到后者的研究并非“完全遵循严格的伦理准则”。
11月24日,黄禹锡终于站了出来,公开向媒体承认自己实验室接受了两名下属女研究人员捐赠的卵子,其合作医院也向一些被采集卵子的妇女提供了酬金,但表示起初他都不知情。他还说,当初没有告诉《自然》实情,是为了保护两名下属女研究人员的隐私,也可能是他的英语表达有问题。
黄禹锡称,他必须道歉,“把这些非常羞耻和可怕的事情告诉公众”。他同时宣布辞去首尔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一职,以及在政府和社会组织担任的所有职务,保留下的只是首尔大学教授职务,从此做一名纯粹的科学家。
“卵子风波”闹得沸沸扬扬,韩国政府仍然力挺黄禹锡。韩国卫生部的报告称,两位女研究人员是在了解到研究缺乏足够卵子后,出于献身科学的目的而自愿捐献卵子;至于其合作医院向捐献卵子的女性支付酬金的事情,发生在韩国今年1月立法禁止商业买卖人类卵子之前,并不属于违法行为。
韩国国家生物伦理咨询委员会则在11月29日表示,将重新对“卵子风波”进行调查。2004年8月,韩国生物伦理学协会曾在《科学》撰文称,黄禹锡研究小组在没有得到韩国国家生物伦理咨询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必须中断研究。但当时黄禹锡对此指责不予理会。
韩国MBC电视台似乎更是不依不饶。11月22日,MBC“编导手册”栏目播放一小时的调查节目,谴责黄禹锡在“卵子风波”中的诚信度。该栏目制片人甚至表示,他们还将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质疑黄禹锡的《科学》论文的数据真实性。
MBC那档节目播出后,数十名黄禹锡的支持者点燃蜡烛,聚集在MBC总部门口抗议这档对黄禹锡“带有偏见的”节目,并敦促黄禹锡回归原职。集会者当中,包括一位著名的前流行歌手:因车祸瘫痪的“酷龙”成员姜元来(Kang Won-rae)。
姜元来说:“因为有黄禹锡教授,无数残疾人可以心怀希望,请不要浇灭我们心中的希望。”他的妻子就曾申请为黄禹锡的研究捐献卵子,但身体检查出现状况后被医院婉拒。
黄禹锡本人及干细胞研究所受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
但无论如何,正如黄禹锡自己所说,“尽管有了一些成就,但程序上的欠妥和伦理带来的伤痛将很严重,这种伤痛难以在一夜之间弥合”。
的确,科学家的眼里绝不能只盯着成就和荣誉,而忽视了伦理和道德。
这场“卵子风波”的教训,同样值得一些中国同行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