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4-08-01 亚洲杯 伊朗击败韩国威慑中国 伊韩合演亚洲巅峰战

(2006-10-23 17:00:39)
分类: 拜仁新闻/体育新闻

 

http://sports.dayoo.com/img/2004-08/01/xin_ae1105efd4fb404f96afa1eacc349d3b.jpg亚洲杯 伊朗击败韩国威慑中国 伊韩合演亚洲巅峰战" />

尽管韩国队输掉了比赛,但他们的表现仍让人赞赏

  韩伊之战开打前,大部分参与此战采访的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完电视直播后都在为约旦队出局而惋惜不已,但没有人料到,之后上演的另一场1/4决赛的过程更为跌宕起伏。确实,正如一场暴雨洗刷了济南连日来的闷热一样,韩国队与伊朗队今晚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攻战,合力上演了本届亚洲杯开幕以来最为精彩的一役。

  顽强韩国队无奈神奇卡利米

  韩伊两队在亚洲足坛堪称一对冤家,每次对战必定激情四射。而在亚洲杯上两队积怨更深:1972年伊朗队在决赛通过加时赛以2比1击败韩国队而捧杯,1996年伊朗队在1/4决赛以6比2狂胜韩国队,而韩国队在上届的1/4决赛上则以2比1回敬了对方。

  此役共吸引了32000多名球迷赴现场观战,韩国的“红魔”拉拉队组织了300多人到场,他们在赛前就一直以熟悉的节奏高喊“大韩民国”,为韩国队助威。而中国球迷则更愿意支持伊朗队,他们用“伊朗,加油”的呐喊声与“红魔”拉拉队抗衡。

  比赛之激烈精彩大出人们意料之外。比赛开始后,伊朗队立即在马达维基亚的率领下强攻韩国队左路,并很快占得上风。8号卡利米两次利用头球敲开了对方的球门。而韩国队也不甘示弱,在伊朗队两次领先的情况下,他们两次追平比分。这实在是本届亚洲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一个上半场!

  下半场双方仍然摆出对攻的势头。伊朗队强攻韩国队左路的战术再收奇效,马达维基亚以一记极具威胁的传中球逼使韩国队的后卫自摆“乌龙”。邦弗雷雷见此,马上用球星安贞焕换下一名后卫,把阵型由442改成352。第69分钟,金南一依靠远射第3度为韩国队扳平了比分。不过仅过了7分钟,卡利米这个伊朗队的“新中场发动机”抓住一次机会,打进了他在本场比赛的第3个球,他也成了本届亚洲杯首位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不过,顽强的韩国人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终场前5分钟,邦弗雷雷冒险一击:他用25号车耀世换下了另一名后卫,正如韩日世界杯时希丁克那样打起了4前锋战术!但李东国和安贞焕相继错失了破门良机。当主裁判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音时,韩国队队员们痛苦地跪在地上,而伊朗队所有人员都兴奋地冲出球场相拥欢呼!

  韩国队的球员平息了悲伤的情绪后集体向“红魔”拉拉队致敬,“红魔”们以高歌和应。韩国人的顽强令人感动,但今天他们输给了运气,输给了伊朗队的神奇8号。

  棋逢敌手两主帅惺惺相惜

  伊朗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在2002年亚运会上就曾率伊朗队击败韩国队而最终夺冠,这一次,伊万科维奇再次成为了胜利者。赛后,当伊万科维奇步入新闻发布会时,全部伊朗记者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失败的邦弗雷雷认为韩国队一直在改善和进步中,失败有两点原因:其一,伊朗队的发挥实在太出色了;其二,伊朗队总是先取得入球,他们牵制了韩国队,以至于韩国队一直处于追赶的状态而无法控制局面。而伊万科维奇则高度赞誉了比赛双方,他尤其称赞了韩国队球员在落后时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但伊万科维奇自豪地表示:“今晚,伊朗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足球艺术!”

  当然,对于仅执教韩国队1个半月的邦弗雷雷来说,这场失败并不可耻。正如主持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官所说:“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比赛,真正的赢家是亚洲足球!”

  而对于如何看待半决赛与中国队一战,伊万科维奇礼貌地表示:“比赛总是难以预测的。在今晚和韩国队的比赛前,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国队的表现,他们击败伊拉克队的比赛同样精彩,他们的状态一场比一场好,我尊重如此强大的一个对手。”

  而中国队主帅哈恩今天飞抵济南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当伊朗队率先进球时,哈恩鼓了一下掌;当韩国队很快扳平时,哈恩开始紧张地在记录本上记东西;而当韩国队第2次把比分追平时,哈恩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如此快节奏的对抗,如此高效率的射门,中国队碰上两队中的谁都是大麻烦。下半场,当卡利米帮伊朗队第4次将比分超出时,哈恩有点“傻眼”了———或许他实在想不到,这个8号竟是如此的神奇。

  比赛结束后,哈恩一行迅速从贵宾通道离去,虽然哈恩没有向媒体留下一句话。但显然,伊朗队的“凶猛”和卡利米的“神奇”已经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