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男篮08进前八,请先扔掉姚明这根拐杖

(2006-08-30 10:31:21)
分类: 我的篮球公园

在欧洲冠军希腊面前,中国男篮的没能继续创造神话,本届世锦赛之旅戛然而止。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表现可谓一波三折,让人悲喜交集,收获颇多,问题自然也不少。我们收获了和世界强队交手的经验和信心,同时也将对抗能力差、速度慢、组织不力等顽疾暴露无遗。总的感觉是这支年轻的中国队在尤纳斯的调教下,正在逐渐进步,但是仍然像一个瘸子,离不开姚明这根拐杖。中国男篮要想在08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必须学会在扔掉姚明这根拐杖后如何前行,否则梦想将遥不可及。

姚明就是现在的中国男篮的金字招牌和形象代言人,是镇队之宝,对于外人来说,中国男篮就是姚明,除了姚明,他们一无所知。因为姚明的存在,让中国男篮的实力足足提升了一个档次,如果没有姚明这个世界级中锋的诞生,中国男篮恐怕连称霸亚洲都会很吃力,更不要说在国际赛场上和高手过招了。但同时正是由于姚明的出现,让中国男篮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在选材上走入了一个误区,反而制约了中国男篮向更高层次迈进。

其一:由于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三大中锋的出现,中国男篮的技战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在姚明成长为世界顶级中锋以后。以前的中国男篮是典型的亚洲风格,“小、快、灵”,拥有出色的锋卫攻击群,速度快、技术好、投篮准,阿的江、胡卫东、刘玉栋等“黄金一代”即为其中的代表,但当时苦于内线无人,在世界大赛中老是受制于人,无法更进一步。随着王治郅、姚明等超级内线的横空出世,中国男篮的技战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外为主,转入由内为主,主张内外结合,但是随着胡卫东、范斌等人的退役,外线人才青黄不接,只有内没有外,外线反而成为了中国男篮更进一步的桎梏。

其二:由于姚明的成功,中国篮球的选材思路发生了改变,开始向高大化、力量型发展,却忽视了对外线球员的培养和挖掘,忽视了球员的控球、投篮、人球结合等基本技术的锤炼,正所谓物极必反,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结果就是唐正东等力量型、站桩型的中锋在各队极为吃香,被倾力培养,谁都希望一夜之间就能再挖出一个姚明来,但姚明只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同时由于一味迷信身高力量,将很多有天赋但身高力量不足的外线苗子挡在门外,导致外线人才极为匮乏,出现断档,看看现在各俱乐部的后卫突不能突、传不能传、投不能投,个个都习惯了站着打球,一拍二看三抬头,等到了国际赛场上,感觉总是都比别人慢半拍,别人一发力,一紧逼,就慌了神,除了失误还是失误,比赛根本就没法打。就算内线有姚明,你球都传不到他手里,又能怎么样?这种顽疾和痛处在本届世锦赛对梦七和希腊两战中暴露无遗。

其三:姚明依赖症日趋严重。正是由于中国男篮拥有了姚明,从而找到了最为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球队换上了严重的“姚明依赖症”,个个都将姚明当拐杖,外线球员认为只要将球交给姚明就行了,没自己什么事了,缺乏主动攻击的欲望和意识。更要命的是后卫们想将球舒服的传给姚明都成了一种奢望,传球缺乏隐蔽性,意图太明显,方式太简单,往往半路就被人抄掉,断球打反击。同时由于对姚明过于依赖,姚明一下场,队员们就感觉没了主心骨,不知道该怎么打球了,慌作一团,结果就是累死姚明。在对波多黎各一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姚明被罚下后,中国队原来的优势马上化为乌有,最后加时饮恨;斯洛文尼亚的生死战中姚明只好打满全场,没休息一分钟,体力严重透支,结果对希腊的决战中基本被废,没能发挥应有的威力,也是一大败因。
 
菲尔-杰克逊曾经说过,鼎盛时期的乔丹和鼎盛时期的奥尼尔无疑都是各自位置上的最强者,但如果要他选择,他会选择乔丹。奥尼尔的威力自然毋需置疑,但是球掌握在后卫手里,后卫是进攻的策动之源,中锋可以作为进攻的终结者,但要以拿到球为前提,否则就是无源之渠,只能成为摆设。姚明是一把大砍刀,杀伤力极强,但没有球就杀不死人,最终要人命的还是外线,外线的远投和传球。因而我们不能将姚明当拐杖,相反我们需要为姚明提供拐杖,引爆手中的这颗核武器,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做个无谓的假设,如果中国用姚明换来一个阿罗约和阿约索,那么配以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等内线,中国可能比现在走得更远。
 
因而,中国男篮要想走得更远,更上层楼,必须改变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材方式,治好自己的瘸腿,扔掉姚明这根拐杖。如果国内的环境培养不出一流的后卫,那就将好的苗子尽快送出去,借鸡生蛋。否则,抱残守缺,一瘸一拐的中国男篮永远都走不远,而且我们总有失去姚明的那一天,到时候,我们又去找谁当拐杖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