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集 |
自打网络开始平民化,网络文字作为衍生物也不可避免的兴旺起来。层出不穷的各种文学网站上的大量原创文字似乎纷纷在向人们证明,从前煞费苦心熬得灯尽油枯,才能让自己的心血得以见天日的时候已经远去,换来的则是只要敢写就有读者的互联网文学浪潮。
不可否认,网络的便利与一视同仁,使得很多颇有文学抱负的青年与非青年们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文学天地。回望已成网络文学代表的痞子蔡、慕容雪村、何员外等人,若是早出生个十年二十年,恐怕自己写就的文章无处可发,也不会有出版社找上门来,更不会有那么多读者翘首盼望着作者的新著作。网络文学的出现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间的互动也显得更为有趣。读者可以直接跟帖留言,希望作者该如何继续故事,或者主角的命运应如何变化。而作者也愿意听取读者们的意见,为自己的写作做一个参考。这在平媒掌控一切的年代,是断然不敢想像的事情。
不过,凡是有好亦有坏。一段文字,你喜欢的话,按下复制,就可以保存到自己电脑里。更有“聪明人士”,七拼八凑,拷贝几篇不属于自己的文字,改头换面一番,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标明“原创”来吸引眼球。文抄公从来就不缺乏,只是互联网的便利,让这群人的生存空间更加壮阔。
这样的人不足挂齿。鬼脸遮颜徒吓狗,龙灯画足似添蛇。抄的终究是抄的,不得自家功夫,焉有屠龙之技?何况东窗一旦事发,祸及自身却也只得他人嘲笑罢了。
于是有的人更聪明了,做个文抄公不太稳妥,不如信口开河,瞎说一番?如果是小说、散文等等题材,瞎说倒也无妨;可如果讲的是历史,那么贻误的可就不是一人两人。凡是熟悉中国历史的都明白,二十四史,浩浩荡荡,细读起来,无非都是后朝史官修前朝史书,面对被自己身处的政权所推翻的王朝,那这段历史自然就不会写得好看。如果是朝代稍微长点,例如汉唐明清,尚有力气自己来写,虽然免不了被后朝人改,可也总是有章法的;朝代短一点的就郁闷了,后朝自然极尽可能之事把你写成暴君昏君,秦、隋无不是如此。这还仅仅是正史,加上民间散落的不计其数的野史、逸闻,其真实性就更得大打折扣。
历史往往是枯燥的。三国志里按人写传,其中不少就无甚趣味。而三国演义大刀阔斧的改造,建立在真实基础上再写虚渺,就赢得了极其大的受众。可随着时间的推磨,三国演义中的种种不实也就越来越受人诟病,最终现在形成了一股批《三演》的浪潮。
祭东风,五丈原借灯续命,这些桥段当年能吓唬住读者,现在却是被嘲笑的把柄;而《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可能按照史书去要求;可如果一个标明自己为再现历史的书籍,尚有种种不实之处,就未免贻笑大方。
当然,当年那些东西能唬住观众,换成今天虽然不行了,但还是有手段唬的。于是,就有这么一本标榜着平民化解读历史的书籍出现了--《明朝那些事》。
按说,这个初衷是好的。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熟读历史的人,深知历史的枯燥。要写得有趣,还是需要功力的。这就好比一本《量子力学》,完全可以把一大片人轰得昏昏欲睡。历史不能永远这样,不能永远小众。借助网络时代的便利,更应该让国人熟悉自己的历史,熟悉自己国家曾经发生的种种变化。
可是,如果单纯为了有人看,就可以胡乱写,不按史实了吗?这使我想起电视上种种“戏说”、“秘史”,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一次又一次糟蹋着业已发生的历史;又或者是地摊上本本纸张稀烂,故事荒唐的“野史”、“秘闻”,时不时将几段不同朝代的故事揉在一起,然后在添缀些情色内容,来吸引来来往往的路人。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最吸引眼球的。有这么一个人出现了,写了这么一本书,然后红得发紫。光是胡编乱造,东抄西借还不够,期间动用了诸如某著名书商幕后推手炒作,前台利用软件刷点击顶排名种种手段,终于将一本戏说历史,胡说历史的书籍推到了网络与平媒的前台。
如果这么一说,这位作者的粉丝们肯定即将开始狂风骤雨般的批驳。我作为一个平凡人,仅仅是喜欢历史才让我有兴趣看这本书,却也接触过这些粉丝们。和他们了解之后,深深的感到一股恐惧。这群粉丝在网络上有严密的组织,有管理者管理他们,并且能够集资出钱请人写回复对付那些反驳的帖子,请程序员写代码攻击反驳的网站,能号召成百上千人不间断的刷屏,辱骂那些有异议的人,并且在其泛军事化的规范下,为每个人安排相应的“工作时间”,什么时候去刷屏,去“作战”,如果你有事无法上线,还需请假。这样的组织已经完全超出了历史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或者任何一种事物爱好者的范畴。狂热,因为狂热使得这些人已经接近失去理智的边缘,恐怕他们已经忘记历史是用来作为前车之鉴的工具,而他们,正在验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个铁律!这群人所向无敌,所到之处堪有“寸草不生”的态势,甚至因为他们的攻击,将一个知名网站打得毫无招架还受之力,末了只能求助于公安机构,才换来一丝清净!
赫连勃勃大王作为天涯煮酒板块的老人,作为互联网上历史相关的讨论版最为权威之地的一名用户,不可能料不到如果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再站出来批判对方,会招致如何的境况。可幸的是,他尚有这个勇气,能够正视并抵抗这些狂热到失去理智的粉丝们的轮番攻击。曾经我也很奇怪,大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为名?为利?嫉妒或是不满?后来熟悉了解之后我才明白,大王并不专修历史,主攻金融,在自己的领域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不缺名不缺利,站出来批判对方,完全是因为对方的造假和不负责任书写历史所带来的伤害,对整个历史研究的学术氛围所造成的影响。不敢想像如果自己的后代看到这些书籍,然后去误读我们先人的历史,那是何等可怕的事实!
从前的史官修书,大都为了政治目的;而民间戏说,则是为了消遣;落后的通讯和文化交流方式,使得诸多谬误一直失之千里;而现在,借助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应该将这种工具的优处发扬广大,使历史应尽可能的还原真实,让那些谬误能够缩小到差之毫厘;而不是利用假点击、炒作、胡编乱造、攻击不同意见者等等手段来继续戏说、胡说、瞎说我们的过去。赫连勃勃大王的访谈,有偏激,有自己的强加观点,也有许多没有尽到点到的地方;但我想他的初衷和我想的一样。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有一个责任感,那就是:还历史一个清白!
前一篇:07.05.22 我的哈尼生日了
后一篇:07.06.15 就当我未玩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