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集 |
一个多星期没怎么上网,回来就看见坛子里到处都是小六子相关的帖子。翻翻其他几个DVD站,也差不多都是这样。事情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FH好还是不好,也不是一两个QS,一两个“别有用心”的DY就能判定的。咱们就不提这茬了。唯一要对小六子说的,就是:“你这下,可就成了国际名人了!”
扯远了。因为看到坛子里都在争论这事,感觉DY们有些脱离我们的最初目标了。收碟为了什么?不也为了看部好的电影嘛。DS们的利益之争,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碟好不好,DY自己心里才是有数的。联想到最近简9搞了不少所谓“独家DTS”,所以想谈谈DTS。这玩意其实有很多牛B的DY都提过了,各方面分析也都相当到位。我自愧不如,也就不扯什么数据,只谈一些在观影方面,对于DTS的感受,及各区对待DTS的态度。
以下的文章纯粹凭记忆所写,因为是随便胡乱的扯谈,也懒得去GOOGLEBAIDU查什么资料,有错误之处及未尽之处,请各位DY指正。
80年代中期,音响设备开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老百姓的家中。那个年代的主要载体是录象带和磁带。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磁带盒的中缝中,都会在最下方有一个“STEREO 立体声”的标志。最初在这方面的启蒙,也就是从“Stereo”所开始。
Stereo是两声道的,超越了原来的MONO单声道,让听众对于声音的感受更多真实。基本上,这也成为往后数十年声音的基本表达模式。到现在大多数媒介,例如最新的XBOX360游戏,都以Stereo为准。而这也跟人的耳朵只有“两个”无不关系。
后期声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杜比。这家实验室将立体声中的各层进行分离,并最终虚拟出比立体声更强的空间感。“杜比降躁”这个词汇,是在VCD时代与国内的朋友们见面并熟悉。我买的第一台联声功放,其标榜就是“杜比5.1数码降躁”。其实,这个“降躁”,也就是对音源的一种衰减处理。虽然现在来看,这个技术有些帮倒忙,将不该处理的处理了,该处理的却不处理,但这个技术在那个年代还是相当让人震撼的。
此后的一段时间,伴随音频技术发展的,离不开杜比的名字。2.0音箱本身如果营造低音,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主发音器如果制造低音,低音若轻了,则根本表达不出低音的效果;如果高了,则盖过了音箱本身的主音。低音炮在这个时候也就诞生了。2.1音箱也开始流行,基本可算为现在家庭使用最多的音箱配置。
杜比5.1环绕系统,配合着5.1音箱的平民化发扬光大。从现在来看,5.1音箱是性价比最高的家庭影院建设方式。2.1真实度不过,7.1对房间要求较高,且效果与5.1相差不大(当然,如果买价格相当高的,另当别论)。一般的发烧友,也都以5.1音箱为主。
一个中置,两个前置,两个后置,一个低音炮。在普通20平米的房间内,只要配置得当,这一套普通价格的设备就能发挥出可比拟一般电影院的效果。
杜比5.1在这个时候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DTS开始成为发烧友们追逐的对象。
其实DTS很早就有了。1993年就已经问世的他,却一直被人冷落,直到DVD9时代才大发异彩。当然,不得不说的是,阻碍DTS的发展,除了制造成本比杜比高出不少,对于容量的大胃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DVD-5的4.7G也完全不够DTS的发挥。直到DVD-9出现,DTS开始有了他在音响时代的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现在发烧友们对于声音的最高要求。
这里要略提一下DTS的一个小分支--DTS-ES。其中又分为分离和矩阵两种。DTS-ES以针对6.1为主,效果比DTS更好。但凭心而论,在普通1W左右的家庭影院里,DTS与DTS-ES的表现并无多大区别。唯一区别大概是DTS以5.1为准,DTS-ES以6.1为准。
杜比对于DTS的反击则是“Surround-EX”。可惜DTS早已强占市场。Surround-EX并无多大作为,市场占有率也低得可怜。
单纯从容量来看,杜比5.1音轨一般是384Kbps,而DTS最高可达1536Kbps。从这一方面,既可以看出为什么DTS会强过杜比,也可以看到为什么在录象带和LD,VCD时代DTS毫无发展的原因。
上面扯了很多数据,其实也是为讲DTS垫个底。其实比数据是没什么意义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买一台支持DTS解码的DVD机和功放,连上5.1,放一张有DTS音轨的美国大片,就能感受到DTS迎面而来的逼真效果。DTS相当到位的虚拟环境效果,会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休假在家的时候,重温了《拯救大兵瑞恩》。片头诺曼底登陆一段,DTS音效将战争场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己感叹:战场的感觉,也无外乎这样了。
现在说DTS在各区的表现。
1区的DVD,尤其是第一版,通常是不做DTS的。这也是个蛮有意思的现象,例如《不可能的任务》系列,居然一直没有DTS,而DD5.1表现这样一部火暴的动作大片,实在是乏心乏力。
3区最近倒是发了不少DTS,尤其是很多1区DVD没有的dts,在3区手中一律加上了DTS。甚至如安乐,得利等DVD制作公司,加了DTS-ES的也大有为之。量上去了,质就不一定了。于是其中一些电影的DTS,并没有DTS应该有的效果。所以当得知3区发行《寂静岭》加进了DTS-ES音轨,我既是喜又是忧。喜的是,这部电影相当需要DTS来表现,而1区只带了条可怜巴巴的DD5.1,现在3区附带DTS-ES,自然是求之不得;忧的就是怕犯上跟之前3区DVD的毛病,DTS效果不尽人意。所幸的是,《寂静岭》的DTS-ES,安乐公司做得十分到位,相当配合影片的恐怖气氛。可以说我被这片吓到,有99%的“功劳”来源于这条DTS-ES音轨。
2区则比较奇怪。附带DTS是2区的一个标榜,法2和日2,还算是比较认真的制作DTS(不过日2的不少DTS的不负责态度和3区有一拼),但欧洲一些小国,例如丹麦,匈牙利等等,最近也冒出不少DTS甚至DTS-ES。先不论这些国家是否有制作DTS的实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忘了我试的是什么碟,其中的丹麦2区DTS音轨烂得一塌糊涂,甚至连最基本的吐字清晰都没有做到。有时候我怀疑这些国家的DTS制作水平比咱们6区还要烂——对了,6区的DTS。我忘提了,不过做6区DVD的人知道啥是DTS么?
回过头来说我们买得到的两种DVD,6区和9区。6区的DTS,就我而言,水平比丹麦等国略高,不过表现力远远没到DTS该有的水准,至多是一个DD5.1的升级版。不过泰盛,中凯等国内DVD制作厂商出过一些DTS的演示碟,那倒是不错,不过也只是把1区和3区发行的DVD选取其中片段制作而成,此等舶来品,算不得自家功夫。
而9区,由于集结了全球各个DVD版本最佳的素材,因此说起DTS来也就容易省心得多。要注意的只是复合进去的DTS是否能配合画面——因为大多数时候,9区DVD是1区画面,3区DTS,所以要让DTS完全和画面同步,就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如果连同步都没有,那就连最基本的立体声也无法超越了。
而针对发烧友追捧DTS的态度,9区的一些DS也没闲着,尤以简9WX为甚,前段时间搞的大量丹麦,匈牙利DTS就是WX带头。而有的DY也说出了“非DTS不收”的话。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很无奈,本来我们需要DTS是为了看碟,而如今是为了DTS去收碟,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不记得在那里看到的帖子,一个DY说某部DVD居然没有DTS,那还出什么修复版?(貌似是7武士还是12怒汉,记不太清了)。先不论这部几十年前的DVD,最重要的是画面修复而非音效修复,单论他的音效,这样的电影需要什么DTS呢?而这样的电影能最画面修复我觉得已经相当难能可贵(因为几十年前的素材,保存肯定不完全),DTS真做了,在素材不全的情况下,又能做出什么效果,莫非像丹麦,匈牙利之类,为DTS而做DTS?
闲扯了这么多,其实无非是想说,DTS是必要的体验视听的条件,但也得分DVD,也得看是哪国哪个公司做的DTS。昨提闲来无事,看了《黑社会》——其实是听了《黑社会》的DTS-ES。一开始几个叔父辈在酒楼喝茶,打麻将的声音,叔父们谈话的声音,孩子的嬉戏,女人们的闲谈,整个环境的效果营造得相当棒,有远有近,层次分明,犹如置身其中。这样的DTS,令观影的乐趣大增,相当舒服惬意。我无法预测未来的音轨还会怎么发展,但DTS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功力,足令我这样的人满意。其实看一部电影,最想“融入”;DTS,就能给人这样的融入感。
当然,《无极》的DTS我绝不想“融入”。
本文版权归影音国际及作者公元1874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扯远了。因为看到坛子里都在争论这事,感觉DY们有些脱离我们的最初目标了。收碟为了什么?不也为了看部好的电影嘛。DS们的利益之争,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碟好不好,DY自己心里才是有数的。联想到最近简9搞了不少所谓“独家DTS”,所以想谈谈DTS。这玩意其实有很多牛B的DY都提过了,各方面分析也都相当到位。我自愧不如,也就不扯什么数据,只谈一些在观影方面,对于DTS的感受,及各区对待DTS的态度。
以下的文章纯粹凭记忆所写,因为是随便胡乱的扯谈,也懒得去GOOGLEBAIDU查什么资料,有错误之处及未尽之处,请各位DY指正。
80年代中期,音响设备开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老百姓的家中。那个年代的主要载体是录象带和磁带。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磁带盒的中缝中,都会在最下方有一个“STEREO 立体声”的标志。最初在这方面的启蒙,也就是从“Stereo”所开始。
Stereo是两声道的,超越了原来的MONO单声道,让听众对于声音的感受更多真实。基本上,这也成为往后数十年声音的基本表达模式。到现在大多数媒介,例如最新的XBOX360游戏,都以Stereo为准。而这也跟人的耳朵只有“两个”无不关系。
后期声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杜比。这家实验室将立体声中的各层进行分离,并最终虚拟出比立体声更强的空间感。“杜比降躁”这个词汇,是在VCD时代与国内的朋友们见面并熟悉。我买的第一台联声功放,其标榜就是“杜比5.1数码降躁”。其实,这个“降躁”,也就是对音源的一种衰减处理。虽然现在来看,这个技术有些帮倒忙,将不该处理的处理了,该处理的却不处理,但这个技术在那个年代还是相当让人震撼的。
此后的一段时间,伴随音频技术发展的,离不开杜比的名字。2.0音箱本身如果营造低音,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主发音器如果制造低音,低音若轻了,则根本表达不出低音的效果;如果高了,则盖过了音箱本身的主音。低音炮在这个时候也就诞生了。2.1音箱也开始流行,基本可算为现在家庭使用最多的音箱配置。
杜比5.1环绕系统,配合着5.1音箱的平民化发扬光大。从现在来看,5.1音箱是性价比最高的家庭影院建设方式。2.1真实度不过,7.1对房间要求较高,且效果与5.1相差不大(当然,如果买价格相当高的,另当别论)。一般的发烧友,也都以5.1音箱为主。
一个中置,两个前置,两个后置,一个低音炮。在普通20平米的房间内,只要配置得当,这一套普通价格的设备就能发挥出可比拟一般电影院的效果。
杜比5.1在这个时候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DTS开始成为发烧友们追逐的对象。
其实DTS很早就有了。1993年就已经问世的他,却一直被人冷落,直到DVD9时代才大发异彩。当然,不得不说的是,阻碍DTS的发展,除了制造成本比杜比高出不少,对于容量的大胃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DVD-5的4.7G也完全不够DTS的发挥。直到DVD-9出现,DTS开始有了他在音响时代的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现在发烧友们对于声音的最高要求。
这里要略提一下DTS的一个小分支--DTS-ES。其中又分为分离和矩阵两种。DTS-ES以针对6.1为主,效果比DTS更好。但凭心而论,在普通1W左右的家庭影院里,DTS与DTS-ES的表现并无多大区别。唯一区别大概是DTS以5.1为准,DTS-ES以6.1为准。
杜比对于DTS的反击则是“Surround-EX”。可惜DTS早已强占市场。Surround-EX并无多大作为,市场占有率也低得可怜。
单纯从容量来看,杜比5.1音轨一般是384Kbps,而DTS最高可达1536Kbps。从这一方面,既可以看出为什么DTS会强过杜比,也可以看到为什么在录象带和LD,VCD时代DTS毫无发展的原因。
上面扯了很多数据,其实也是为讲DTS垫个底。其实比数据是没什么意义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买一台支持DTS解码的DVD机和功放,连上5.1,放一张有DTS音轨的美国大片,就能感受到DTS迎面而来的逼真效果。DTS相当到位的虚拟环境效果,会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休假在家的时候,重温了《拯救大兵瑞恩》。片头诺曼底登陆一段,DTS音效将战争场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己感叹:战场的感觉,也无外乎这样了。
现在说DTS在各区的表现。
1区的DVD,尤其是第一版,通常是不做DTS的。这也是个蛮有意思的现象,例如《不可能的任务》系列,居然一直没有DTS,而DD5.1表现这样一部火暴的动作大片,实在是乏心乏力。
3区最近倒是发了不少DTS,尤其是很多1区DVD没有的dts,在3区手中一律加上了DTS。甚至如安乐,得利等DVD制作公司,加了DTS-ES的也大有为之。量上去了,质就不一定了。于是其中一些电影的DTS,并没有DTS应该有的效果。所以当得知3区发行《寂静岭》加进了DTS-ES音轨,我既是喜又是忧。喜的是,这部电影相当需要DTS来表现,而1区只带了条可怜巴巴的DD5.1,现在3区附带DTS-ES,自然是求之不得;忧的就是怕犯上跟之前3区DVD的毛病,DTS效果不尽人意。所幸的是,《寂静岭》的DTS-ES,安乐公司做得十分到位,相当配合影片的恐怖气氛。可以说我被这片吓到,有99%的“功劳”来源于这条DTS-ES音轨。
2区则比较奇怪。附带DTS是2区的一个标榜,法2和日2,还算是比较认真的制作DTS(不过日2的不少DTS的不负责态度和3区有一拼),但欧洲一些小国,例如丹麦,匈牙利等等,最近也冒出不少DTS甚至DTS-ES。先不论这些国家是否有制作DTS的实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忘了我试的是什么碟,其中的丹麦2区DTS音轨烂得一塌糊涂,甚至连最基本的吐字清晰都没有做到。有时候我怀疑这些国家的DTS制作水平比咱们6区还要烂——对了,6区的DTS。我忘提了,不过做6区DVD的人知道啥是DTS么?
回过头来说我们买得到的两种DVD,6区和9区。6区的DTS,就我而言,水平比丹麦等国略高,不过表现力远远没到DTS该有的水准,至多是一个DD5.1的升级版。不过泰盛,中凯等国内DVD制作厂商出过一些DTS的演示碟,那倒是不错,不过也只是把1区和3区发行的DVD选取其中片段制作而成,此等舶来品,算不得自家功夫。
而9区,由于集结了全球各个DVD版本最佳的素材,因此说起DTS来也就容易省心得多。要注意的只是复合进去的DTS是否能配合画面——因为大多数时候,9区DVD是1区画面,3区DTS,所以要让DTS完全和画面同步,就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如果连同步都没有,那就连最基本的立体声也无法超越了。
而针对发烧友追捧DTS的态度,9区的一些DS也没闲着,尤以简9WX为甚,前段时间搞的大量丹麦,匈牙利DTS就是WX带头。而有的DY也说出了“非DTS不收”的话。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很无奈,本来我们需要DTS是为了看碟,而如今是为了DTS去收碟,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不记得在那里看到的帖子,一个DY说某部DVD居然没有DTS,那还出什么修复版?(貌似是7武士还是12怒汉,记不太清了)。先不论这部几十年前的DVD,最重要的是画面修复而非音效修复,单论他的音效,这样的电影需要什么DTS呢?而这样的电影能最画面修复我觉得已经相当难能可贵(因为几十年前的素材,保存肯定不完全),DTS真做了,在素材不全的情况下,又能做出什么效果,莫非像丹麦,匈牙利之类,为DTS而做DTS?
闲扯了这么多,其实无非是想说,DTS是必要的体验视听的条件,但也得分DVD,也得看是哪国哪个公司做的DTS。昨提闲来无事,看了《黑社会》——其实是听了《黑社会》的DTS-ES。一开始几个叔父辈在酒楼喝茶,打麻将的声音,叔父们谈话的声音,孩子的嬉戏,女人们的闲谈,整个环境的效果营造得相当棒,有远有近,层次分明,犹如置身其中。这样的DTS,令观影的乐趣大增,相当舒服惬意。我无法预测未来的音轨还会怎么发展,但DTS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功力,足令我这样的人满意。其实看一部电影,最想“融入”;DTS,就能给人这样的融入感。
当然,《无极》的DTS我绝不想“融入”。
本文版权归影音国际及作者公元1874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