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梵净山金钱杆(二)

(2008-12-06 21:11:12)
标签:

梵净山

茶灯

金钱杆

民间歌舞

文化

分类: 随笔

 中国梵净山金钱杆(二)

                                                    梵 净 山

中国梵净山金钱杆(二)

金钱杆是黔东地区江口县城乡土家族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是随着茶灯(花灯)的流传而兴起。

金钱杆作为一种花灯道具,其制作一般是用黑竹和紫竹,取其两尺余,两头对称镂空,嵌进数枚铜钱而成。为此,金钱杆又称为“打洋钱”。铜钱之间能活动自如,舞者跳动时金钱杆拍打自己或舞伴身体能发出铜钱金属的声音。嵌进的铜钱如不同朝代的越多就越显示吉祥和富有。

金钱杆的舞蹈形式:早的时候是两人跳,一个旦角一个丑角,大都是两个男士扮演,也有两旦两丑和多旦多丑表演的。现在旦角多是女性扮演。跳的时候其动作长期以来有不断的更新,但有很多固定的动作,也是基本动作,这些动作在跳的时候都是要表现的,比如:四方步、蹲步、犀牛望月、洋钱打肩、打膀、打脚、黄龙盘身、献财进宝等。

金钱杆的唱词传承下来的不计其数,但大多是以表现爱情、祝福吉祥、历史典故为题材,特别是多年传承下来的老唱词都是如此,比如:

 

              十打洋钱

 

一打雪花来盖顶       二打大树来盘根

三打三星来供照       四打鲤鱼跳龙门

五打五子登科早       六打六位早高升

七打天上七姊妹       八打神仙吕洞宾

九打知府打黄伞       十打太子管万民

 

 

              贺新春

 

正月里来是新春哪       情郎小姐妹小姑娘

叮叮当当哎呀咿呀       贺新春是那是尖尖

嗨呀海棠花             是那是尖尖牡呀牡丹花

花在开呀海棠一枝红     花在开呀牡丹一枝红

 

主家新春过得好呀       情郎小姐妹小姑娘啊

老老少少哎呀咿哟       大团圆呀是那是尖尖

嗨呀海棠花             是那是尖尖牡呀牡丹花

花在开呀海棠一枝红     花在开呀牡丹一枝红

 

根据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又编出了很多的唱词,都以歌颂社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为主要内容。在实际的金钱杆表演过程中,有经验的表演艺人有的还根据观众和环境的不同,随口即兴编唱歌词,深受观众喜爱。

金钱杆的唱曲就是江口土家族独有的茶灯调。

金钱杆起源于何时还难以考证,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相传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武艺超群,善于使鞭,深得百姓崇拜,项羽死后,荆楚之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便模仿舞鞭来展示自己的勇敢和威武,经过无数年的传承,发展到了现在以歌颂爱情企盼幸福和吉祥的民间歌舞形式。因此,金钱杆又称“霸王鞭”

第二种说法:据很多江口老人们的传说,金钱杆是数百年前外来江口要饭的穷人在主人家门前唱歌跳舞以乞讨主人施舍使用的要饭棍,因其唱词、唱腔易懂易学,词义吉祥,舞者动作姿势造型为百姓喜好,久而久之便被江口民间艺人慢慢消化吸收并发展传承。

第三种说法:金钱杆早先不是一种独立的歌舞艺术,而是为了庆贺春节、闹元宵等节日江口等地民间群众跳的“茶灯”(也叫花灯、莲花闹)中的一部分,只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便以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金钱杆为主要内容,使其才发展得如火如荼,逐渐成了独立的民间歌舞艺术。

第四种说法:金钱杆是镇邪驱鬼之物,是民间傩戏之道具,直到现在,一些民间老艺人表演傩戏时还用金钱杆或铜钱,在江口山区里的老百姓现在建房还把铜钱用红布包好钉在中粱正中作为镇宅之宝。老百姓把金钱杆视为吉祥之物,每逢年过节必跳茶灯打洋钱,期盼风调雨顺、爱情美满、合家欢乐、幸福吉祥!

金钱杆起源版本颇多,我想,无论起源何时何地何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金钱杆流传至今,就有它的艺术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如今,每当春节正月初七至十五闹元宵,在江口城乡不论是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在偏远的山寨,都可以看到和听到群众自发组织的茶灯、龙灯走乡串寨,登门家家户户,送去金钱杆的歌声和祝福;县城很多居民每天或早上或下午在空旷的场地上手打金钱杆边歌边舞,以健身、娱乐为主题,其情其景甚是感人且其乐无穷。

金钱杆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民间歌舞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一方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愿能继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