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广东实验中学的校长郑炽钦、教学处主任李子良,他们的一番备考方略和对志愿填报的建议想必会使考生受益匪浅。
记者:郑校长刚才的六个“导”介绍得非常全面,尤其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之在备考、应考中处于最佳状态,很有启发性。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你们认为考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郑炽钦:一、二模后,考生的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比以前更努力、更认真。据此,考生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保持一种平和、适度焦虑的心理状态。适度的焦虑能使自己保持学习的警觉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于过大的压力,还是要想方设法缓解。比如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同老师、父母、同学进行交流,等等。
二是要抓好各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使之系统化。同时注意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是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策略。查找、填平和补齐薄弱环节,而不是过分地拔高某一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答题时要防止出现基础性的知识错误,非智力因素的失误;基础不牢的学生则要多花一些时间强化基础训练,但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有所选择地精练。
李子良:一模检验了第一阶段的复习效果,使考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要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同时注意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难题的攻克上,还是要回归基础,并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
记者:李主任在语文备考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经验,你能否就语文科的备考提一些建议呢?
李子良:就语文来说,我认为冲刺阶段应侧重抓好三大块:一是现代文阅读,二是语言表达,三是作文。考生首先要明确这三大块的得分目标。到如今,相关考点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要强调的是三大块的整合。这三大块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转化为作文的能力,如语言表达中的仿写与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是共通的;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能力可以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能力,如现代文阅读的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的压缩语段实际上是差不多的。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还有的学生担心考场写作材料欠缺、素材不够,或者语言表达不到位,或者审题时离题。那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就要有意识地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留心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以及论证的角度和方法,文中的事例也可储存起来备用。另外,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大量的仿写来加强。在5
月中旬之前,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确认自己作文的强弱项和突破口。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清点、梳理手头积累的写作材料,并透过材料的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提高思辨能力。优秀的学生要注意发展等级的要求,重点在文采方面进行突破。最后的冲刺阶段,要保证一定量的写作“热身”训练,不妨继续坚持写随笔。至于审题,可就不同形式的话题进行分类训练,包括并列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以及单个词语的话题。话题思路开发的训练可以降低离题的风险。还要注意作文训练题不要过偏过难,以免打击自己的写作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