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高考高明一中状元备考方法 |
分类: 独家关注 |
记 者:今年高明一中高考大面积丰收:涌现省、市、区级四“状元”;上重点线考生人数占全区的75%,上本科线的考生比例为全区的68.3%。请问贵校有什么独到的备考方法吗?
赵超越:首先一个是抓得早。高考不是高三一年“拼一拼”就能考得好的,而是领导和老师“三年抓、抓三年”的结果。在高一的新生大会上,我们就向学生介绍学校往年高考的亮点,坚定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斗志。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高一时扎实打好各科的基础。
李昌旺:因为抓得早,到了高三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阶段的主要知识,在时间上掌握了主动权,高三备考的重点就放在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上了,复习内容则进一步细化。同时,学校侧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如果说高一、高二注重对学生进行IQ的培养,到了高三则更注重对学生进行EQ的熏陶了。
记 者:今年高考是广东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全省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贵校在本年度的备考上有什么不同于往年的做法吗?有什么值得推介的经验?
黎朝军:我校一直是积极参与课改并稳步推进的。同时坚持高考不离课改,脱离课改的高考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2004年开始,我们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研究“课改下的高考怎么考,课改下的高考怎么教”这个课题。在备考上,以不变应万变,提倡夯实基础,一轮过关,二轮补漏。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备考方法,那就是“抓得早,做得实,想得细”。
记 者:对于“状元”,大家都很好奇,他们身上似乎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贵校出现的几位“状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昌旺:“状元”的产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们是高考中的幸运儿,但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他们学习都很勤奋、很努力,这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天道酬勤。例如,谭志佳在高三一年就重做了以往三年的习题;卢晓宇学习计划性强,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个计划,要达到什么目标,分什么步骤实施,都写得很清楚。此外,一些尖子生超前学习,走在课堂教学的前头,而不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学。
记 者:贵校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有什么高招吗?
赵超越:对尖子生的培养同样是从高一就开始抓。老师多留意在第一学期成绩冒尖的学生,及早与他们进行沟通,要求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的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超前地自由学习,学得好、感兴趣的学科可提前预习掌握,而不是被动地跟在教学进度后面跑,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多看些课外书以扩展知识面,扩大视野。
黎朝军: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我们还引入了 “导师制”。“导师制”是指在科任教师之外,为部分尖子生再安排一名或多名教师担任导师,由导师牵头,各科教师针对尖子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会诊。“导师制”不仅对学科学习进行辅导,对学生在备考和应试期间的心理状况、生活方面都会全方位关注,一旦发现学生在心理、生活上出现问题,便及时与之沟通,帮助他们全身心始终保持最佳的临试状态。
赵超越: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我们的“状元”多为总分“状元”。在备考中,我们一贯强调全面综合发展。因为高考的录取成绩是按总分排名的,各科要均衡发展。此外,一中这几年“状元”频出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
记 者:据了解,高明一中还是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中,专家组对学校的心理教育特色也给了充分的肯定,能否介绍一下学校抓心理教育的做法?
赵超越: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从高一就开始抓了。我校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这在广东省的中学中是比较难得的,同时对其他教师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起功能齐全、颇具规模的心理辅导室,安排教师日夜值班,随时接受学生咨询。同时,学校开通了网上和电话咨询,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编写《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学生用书,每一年级一册,涵盖了生活、交友、亲情和考试等方面的内容;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课讲授,逐渐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则放在备考心理的调适上,帮助考生克服考试的焦虑和应对升学的压力。在高考前夕,学校还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作讲座进行团体辅导。
李昌旺:在平时的学习和备考中我们也运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方法,譬如调节学生考试的生物钟,我校把高三的模拟考和月考尽量安排在每月的7、8、9日,并打乱班次重新排位,多次下来,考生对多数考场、各个方位都进行了熟悉,正式高考时心理就稳定多了。
黎朝军:在高二的选科和志愿填报方面,我们也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通过问卷设计和专业软件测试考生的人格类型,让考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为考生的升学选择做出参考,有效地避免了考生选报志愿的盲目性。
记 者:这也是学校备考“想得细”的表现,都从细处着眼,可操作性强,相信对考生很有帮助。
赵超越:我们积极营造高考备考的文化氛围,主张备考要有张有弛,张弛有度,让考生轻装上阵。要鼓舞士气,如通过“2007年高考誓师大会”“2007届高考百日倒计时仪式暨誓师大会”激发考生的斗志;也要适当放松,如每年高考前15天举行的“高三毕业慰问晚会”,由高一、高二的学生组织表演,祝愿高三的师兄、师姐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后一篇:《高中》2007年第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