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人生规划专业志愿 |
分类: 开卷互动 |
留美学者高燕定先生在他的《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中提到他对女儿高倩的教育。在高倩5岁的时候,他为她设定的职业目标是律师,并获得她的认同。在学习上,高倩有意识地培养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在社会活动方面,少年时担任市少年法庭的律师、检察官,高中时参与模拟法庭的审判比赛、形形色色的演讲比赛;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多种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她不断积累实现人生目标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自己反复进行调整和充实,刻意培养相应的技能和素质。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同年,她顺利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成为这个顶尖法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不到25岁就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当然,多数人不可能如高倩那般的幸运,有个教育家式的父亲,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有一个早早就设定了的、自己喜欢的人生规划。而对于今天的很多高中生来说,人生规划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的大有人在。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在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头脑中,高中学习的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而对于这个学校和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其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人生规划影响如何则考虑不多,“走一步算一步”竟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典型心态。现实是,不少人升上大学之后却因为目标的忽然失去而陷入空虚和迷茫,荒废了学业,耽误了自己,以至于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高倩的例子,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应该就是对人生规划的重视。正如孙中山先生当年对于民众的划分一样,意识到自己专业选择、职业规划问题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的考生,属于“先知先觉”者。“先知先觉”者往往因为有了清晰的目标,进而明确了努力方向,踏实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蚕蛹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而“后知后觉”者则因为没有规划或者规划太晚,在蛹中乱碰乱撞而错失了变成蝴蝶的机会,即使侥幸蜕变成功,别人早已经飞远了。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口号,更不是虚妄的人生箴言,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早觉意识,是对自己负责的真切表现,是指引行驶在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大海上的人生航船宝贵的航海图。
前一篇:志愿填报九忌
后一篇:2007年高考作文猜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