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紫千红争春色 群星璀璨耀顺德

(2006-10-25 11:37:09)
分类: 独家关注

——顺德高中教育发展侧记

作者:陈昭庆 彭琳 [高中 /2006年第10期]

  提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她是珠江http://www.gdjy.cn/magazine/news_images/601.gif群星璀璨耀顺德" />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发达的工农业,繁荣的第三产业,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而她的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顺德区教育局,并深入到多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解。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其现代化教育的脚步与进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投入巨资打造现代优质的育人环境


  走访期间,我们到过顺德区8所高中。所到之处,无论是百年老校容山中学,还是刚刚完成搬迁的勒流中学,无论是区重点中学顺德一中,还是一般的农村高中杏坛中学,又或者其他中学,都给人以校园新、规模大、现代化的感觉。
  这种优质育人环境的打造,主要基于顺德人历来有尊师重教的民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成为新时期的主题,关注教育、热爱教育、投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自2001年开始,顺德人就开始探索“以区为主,实行一级规划,二级管理”的新体制。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主要责任,教育发展规划统一由区负责,教育经费以区财政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区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整体提升了教育的品位。特别是2001年2月,顺德市委、市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决定》,从完善全民教育体系、构建现代教育结构、建立现代教育管理的动态机制、创建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及个性特长发展的现代教育模式、建设拥有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总体质量和水平等若干方面,提出了“2005年顺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对各项措施进行了统一的部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区各级政府,包括居委会、村委会都非常重视教育经费投入,近5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超过10个亿。2004年政府投入13.5亿元,2005年达到15.8亿元。最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超前意识,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对此,镇(街道)想方设法积极配合,如大良、容桂、北滘、杏坛、陈村和均安等,均投入数百万元乃至千万元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据统计,在短短的四五年间,全区现有教育信息化设备总值达到4.1亿元。正是由于区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保证了教育的大发展。这既保证了优质教育环境的打造,也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当地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顺德人在教育上舍得花钱,因而顺德高中所提供的学位,百分之百是优质学位。


  多种机制保障“高大全特”的发展态势


  顺德高中教育发展的最大特点可以用“高、大、全、特”四个字去形容。高,即高水平;大,即大面积;全,即全方位;特,即有特色。而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进行验证。一是优质高中多。据了解,2002-2005年是顺德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规范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最具规模、最具水平的时期。2002年顺德就成了广东省第一批教育强市,2005年实现了10个镇(街道)100%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全区完全中学19所,其中16所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6年顺德现有的20所普通高中均是省一级中学。最近,顺德一中、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等学校还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工作。可以说,顺德的全部普通高中学位均是优质学位。二是高考成绩佳。顺德的高考成绩一向骄人,以2006年普通高考为例,全区报考人数10303人,有8572人上线,上线率达到83.2%,远远高于全省的招录水平。其中全省单科状元一个,标志着顺德高中教育达到了高层次。800分以上有29人,居全省县级市(区)之冠,比2005年增加9人,占佛山市总数47人的51%。而且总分800分的考生除顺德一中有17人外,其余花落多家,遍布在8所高中,形成百花争艳、各有千秋的喜人局面。总分700分以上410人,比2005年增加32人。顺德区2006年参加普通高考人数占全省的2.16%,而800分的人数占全省的4%,700以上考生占全省的3.7%。最可喜的是,高考成绩分布均衡,呈现满天繁星闪耀的态势。上重点线超过100人的学校有4所,上本科线达到100人以上的有15所,超过200人的有8所。总上线超过400人的有11所。此外,就是科研成果多。近几年来,顺德区积极参加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侨资办学优秀成果吴汉良奖的评奖活动,共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奖。
  为什么顺德的高中教育能够呈现“高、大、全、特”的发展态势呢?关键在于有多种长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和健全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2003年起顺德就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全面落实教师聘任制,强化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认真做好校长聘任工作,并通过公推、公选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选拔中层干部,让一部分德才兼备的教师进入管理层。而且在竞争上岗中,还与轮岗交流、奖优汰劣等相结合,使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成为一种常规。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顺德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允许高评低聘,对政府补贴工资实行等级制,允许拉开差距。并出台了《关于发放骨干教师政府补贴的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凡评为骨干教师的,每月由政府补贴500元。三是助学奖学机制。对低保家庭的子女,入读大学的都有4000-6000元的补助。此外,顺德还坚持凝聚社会力量奖教奖学的做法,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大部分镇、街道、学校都有奖教奖学的专门经费。到目前为止,整个顺德募集到的奖教奖学基金达2.3亿元。这些措施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是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从2001年起,每年都安排相当数量的校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英语骨干教师到英国参加培训学习,每年暑假都组织外教老师对辖区内100名英语教师进行封闭式培训,此外各镇各街道还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这些培训在提高教师的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是建立和健全教研层面的保障机制。区教研室基本配齐学科教研员,镇(街道)建立教研组。这些组织除了对日常教学进行指导外,还组织教师进行各种课题研究。六是实施名校与弱校配对。由教育局统一安排,从名校、强校中抽调一部分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名校、强校进行岗位学习或培训。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校与校之间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此外,为了更好地统筹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区教育局统一领导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于2004年9月成立了顺德区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下设指导小组,为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有以上各种保障机制,使顺德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得以健康、高效、持续、均衡发展。


  坚持特色开创群星璀璨的崭新局面


  查阅顺德区教育局2005、2006两年的高考成绩总结报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值得关注:
  2005年是全面丰收的一年……更令人欣喜的是,顺德高中教育并非“一花独放”,而是“春色满园”。全区20所普通高中,重点线上线人数超过两位数的有19所,超过20人的有10所;本科线上线人数超过100人的有15所;总上线人数超过400人的有14所。顺德一中总分800分以上人数就达15人,在佛山全市各校中独领风骚。镇属中学和民办中学异军突起,高考总分700分以上128人,800分以上10人。其中五科总分在800分以上的有广东碧桂园学校2人、国华纪念中学2人、莘村中学1人。区属中学、镇属中学、民办中学形成顺德普通高考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凸显出顺德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特色。
  今年(2006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总趋势仍然朝着优质均衡发展,今年的高分层呈现“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特点。重点线超过100人的学校有4所,本科线达到100人以上的有15所,超过200人的有8所。总上线超过400人的11所。区属高中和镇属高中相互映衬、各得其所,共同铸就了高考的辉煌。
  今年高考并非区属中学一枝独秀,镇属中学在此次高考中从高分层到整体情况都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其中国华纪念中学总分800分以上的3名,罗定邦中学有2名,容山中学与莘村中学分别得总分800分以上的2名和1名。术科类考生主要分布在镇属中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大良实验中学的音乐术科,青云中学的体育术科,沙滘中学的美术科都名列佛山榜首。其他学校也以非凡的实力分享着丰收的成果。
  高考成绩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和所有的办学成果,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办学特色。
  我们此行虽然步履匆匆,但通过阅读资料,与相关领导、老师进行对话、座谈,我们深感顺德区的一些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办学特色,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顺德一中做强“一”字,并且提出“办学经营比管理更重要”的理念,最终把自己打造成佛山市一流的中学,使这所有着95年历史的名校焕发出勃勃生机,连续十几年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今年更达99.4%,655人参加高考,总分平均为645分,比重点线还高出8分。
  容山中学认真挖掘百年老校、名校的文化底蕴,重视先进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让人置身其中无不感受到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的宽广胸怀,无不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无不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活力,切身受到美的熏陶。再加上“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现代管理理念,使得该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培养出了全省物理单科状元邵达成、佛山市地理科状元黄轩益、佛山市美术科高考状元刘婉君、顺德区综合科状元岑朝晖、佛山市英语(2)状元赵伊园等俊才。2006年高考总分 800分以上 2人,居顺德同类学校第一。
  杏坛中学为镇级的农村中学,但坚持以“人的价值”为教育教学理念,虽生源不好,但可以通过拼搏,将人的价值最大化。由于这种价值观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但各分数段的考生上线率逐年攀升,更难能可贵的是,培养了一大批尖子生。该校2001年李惠筠同学以871分的高考语文成绩获得顺德区语文单科第一名后,2004年刘家祥同学以839分的高考历史成绩获得佛山市历史单科第一名,2005年马铭雄同学以829分的高考数学成绩获得顺德区数学单科第一名。
  郑裕彤中学则坚持“目标管理与激励机制”双轨并行的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并使之发挥到极致,因此,该中学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2006年高考中,重点本科院校上线143人,名列区属学校第二名;重点、本科及总上线率各项指标均列顺德区公办学校第二名;此外,何广进同学以物理五科总分844分列顺德区总分第5名,并第一志愿报考清华大学。此外,该校还培养了卢显国、谭国铭两位北大、清华学子。
  青云中学坚持以“天道酬勤,青云直上”作为一种激励,使人人都有一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气,再根据镇属生源的特点,以智育为关键,因材施教,大力挖潜,从培养特长生入手,取得高考骄人成绩。特别是体育术科的高考成绩,独占顺德鳌头。
  勒流中学主要从文学社入手,以“得语文者得天下”作为一种培养契机,将文学社办得有声有色,从而将全校的语文成绩由高考倒数第一名,一跃而为高考第一名,为该校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总之,坚持特色办学,办出自己特色,这也许就是顺德高中教育特别是高考成绩呈现群星璀璨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万紫千红争春色,群星璀璨耀顺德。”这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感受。我们相信,顺德教育的今天是这样灿烂,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这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更多精彩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