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句话改写人生(第3期)

(2005-11-29 09:44:10)
分类: 超越自我

 

小学的时候,老师认为我就只能考个中专;中学的时候,英语老师说我考个专科都成问题;高考的时候,老师认为我过了重点线已经是出人意料;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跨文理跨专业考研,只能拣最次的学校报,还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结果,我读了本科,研究生跨专业考上了北大。

我并非绝顶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实现人生的跨越,只因为有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影响着我。

“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你得为自己负责。”

记得当初是在《青年文摘》上读到这句话的,之后每当有什么事情不尽如人意时,我就在心里反复地默念。

我读的初中是三年制。初三第一学期,我考进了高中预科班,在120人中倒数第一。那时心里特别沮丧,常常想到的几个词就是“垫底”“渣子”。老师按照名次安排座位,我自然被安排到了全班最次的位置上——最前排最靠右的一个角落里。我把它叫做“室外桃园”,因为我与整个教室几乎是隔离的——黑板上的字我全看不见:左边的,太偏;中间的,反光;右边的,被老师挡了个严实。同时,由于自己是三年制,课程尚未结束,其他大部分考来的同学是四年制,对所有的知识已掌握得滚瓜烂熟,相对而言我学习起来难免特别吃力。于是自己也就破罐子破摔,上课干脆睡觉。我把一切都归于客观原因:因为我三年制,因为老师安排座次不合理,因为入学成绩不高。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或许我真的就堕落了。直到我读到了这句话“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你得为自己负责”。从此我变了,开始听课,开始记笔记,开始做作业。期末考试,我在60人中排名第37,不是很好的名次,但自己已激动不已。

高一的时候,预科班解散,我们120人被平均分配到了各班。有一次,我和几个预科班的同学一同往宿舍走,突然被化学老师(她也是当初预科班的化学老师)叫住,然后她对我左边的丽和右边的娜说,你们两个来帮我改一下卷子。然后,留下我自己呆呆地站在那里。当时觉得特别难过,但是,我马上告诉自己,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你要为自己负责!我把所有的不愉快藏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期中考试,我的化学成绩全班第一。随之,老师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常常在自习时问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之后,类似的事情在各门功课中几乎都有发生。高二期末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二名,许多人脸上都写着不可思议的神情。老师让我讲学习方法,我说,我只是要对自己负责。

“谁也不能打败你,除非你自己。”

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辩论赛,并进入了决赛。而我们的对手竟然是承办此次赛事并拥有专业辩论人才的法学院!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都失去了信心和斗志,甚至有人提出弃权。然而,我的一个学姐却坚决认为,只要努力,我们就有希望,不能在比赛之前就自己把自己打败!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谁也不能打败你,除非你自己”,明白了这一点,我马上投入积极的准备的当中。结果我们队获得了胜利,爆出了辩论赛最大的冷门,全场哗然。赛后,我们更欣喜得知,法学院的院长也把票投给了我们。

我本科的专业是工科,成绩不能说优异,但也能排在专业前几名,年终,还能捧回一等奖学金。但是,我却觉得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便决定跨专业考研。同学老师都不能理解。但我铁了心要考,而且要报被称为考研人坟墓的北大。应当说,当时我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复习的。首先,我考的专业没有参考书目,而我所在学校根本就没有相关专业,我只有靠自学;其次我当时有10门专业课要上,时间相当有限;再次,我一直学的是理科,文科的学习方法只能边学边摸索。而我的竞争对手具有相当的优势,他们或者是考的本专业,或者本科读的是英语(英语是考研的必考科目),或者是在北京的学生可以去北大听课,或者……想起这些,我就觉得我压根没戏!可是无论如何我是要考的。于是,我便把这些都抛诸脑后,告诉自己,和别人比,毫无意义。最重要是自己的努力。也许,我会失败,但只要尽力了,便也无悔。从此,我不再想自己的对手,不再想结果,全心思投入到了学习中去。最后,我接到了一张沉甸甸的通知书,如做梦一般。

“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超人的成功。”

这是曾经创造过辉煌成绩的中国女排的名言,这是全体队员成功后的最大感触。每当自己学习不努力时,每当幻想着自己成功的情形时,每当看到别人成功的笑容时,我就在心里重复这句话。

 

写在最后:

别抱怨别人不在乎你,原因全在你自己;

朝着目标坚持下去,胜利必定属于你;

努力过了,也许未必成功;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