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论文应以议论为主

(2006-06-28 09:29:07)
分类: 语文揭秘、英语胜经、数学有数
 
作者:张 超 [高中/2005年 第5期]
  纵览历年高考作文,议论文高分、满分卷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文体,究其原因,就是许多议论文不以议论为主,或者议论未能达到“深刻、透彻”的发展等级要求。
  那么如何克服议论文缺乏“议论”这一弊病呢?
  首先,平时多练习写一些议论文,并有意识地尽力克服“观点+事例”的宿弊。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举例子,摆事实,而是对问题多些深入思考,进而展开理性的分析、议论,再恰当地佐以例证。
  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头脑,使之变得缜密深刻。议论能力说到底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议论的严密深刻,源于对事物认知的严密深刻。不能想象,一个对事物缺乏深入思考、认知的人,能发出令人耳目一新、见解独特的议论。而培养深刻的头脑,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涉及人的理论水平、学识修养、思想深度、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同学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关心世界风云,时事热点,要读书看报,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与时俱进,并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学识、修养。学一点必要的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涉猎一些时文、杂文,特别是鲁迅的杂文,其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观点,精辟的分析、议论,都会给人有益的启发。
  第三,养成独立思索,深入思考的习惯。要善于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要有比一般人高一层的认识,胜一筹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迷信盲从,不人云亦云。譬如写《逆境与顺境》一文,一般人都会先肯定逆境成才的传统观点,接下来就会列举古今中外,诸如司马迁、张海迪、爱迪生、居里夫人等一大批逆境中成才的典型事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可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会对这一几成定论的传统观点产生怀疑,进而想到古今中外确有许多在逆境中成才的人,但也有更多的才俊在逆境中夭折。“顺境”固然有许多人不成才,但也有许多人成才。而两相比较,“顺境”应该比“逆境”更容易成才,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想去重点大学就读,或去国外深造的原因,因为那里有更适合成才的外在环境。由此可见,成才与否,根本原因并不在环境的“顺”与“逆”——这仅是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人的主观意志的强弱、努力与否——内因,才起决定作用,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如此分析、议论问题,自然要比泛泛而谈“逆境可成才”要深刻、有力得多,对人的启发也有益得多。
  第四,要学会纵向、逆向、多向思维。
  1.纵向思维。就是纵深挖掘,深入本质,而非停留于浅层表象。大家知道,鲁迅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与众不同,比一般人要深刻有力得多。比如国人都呼唤、渴盼“天才”的出现,鲁迅却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指出:天才犹如“花木”,民众、环境犹如“泥土”,要有“花木”首先要有好“泥土”——要有天才,首先要有好的环境和民众;否则,即使有天才,那也是一盘子绿豆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多么深刻独到的见解,多么发人深省的议论。
  2.逆向思维。就是采用与众不同的相反的思维方式,得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譬如一位驰名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说:“我死也要死在舞台上。我离不开我所热爱的京剧艺术。”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无疑令人肃然起敬,也应该加以肯定。但《换种方式热爱》一文的作者却认为:热爱不只一种方式,不必非要上台,甚至倒在舞台上。如由台前走到幕后,为京剧事业培养后继新人,那也是热爱的一种方式,甚至是更好的方式。这种逆向思维得出的见解就胜人一筹,令人叹服。这种议论也就有新意,有深度和力度。“出新意,用反思”,就是这个道理。
  3.多向思维。就是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就可以悟出不同道理,得出不同结论。写文章,忌随人后。要有新议论,就要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譬如以“手的五个指”为例,角度一:五个手指不一般齐——万事万物有差别,做事不可一刀切;角度二:指指有用——人的才能有专长、有大小,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角度三:指指配合——互相合作,才能搞好工作;角度四:五指合拢,形成拳头——团结一心,才有力量……采用多向思维,同一问题也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议论起来自然有新意。
  第五,要学会多种论证方法。除例证法外,还有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分层论证、总分论证等等,在文章中如尽可能恰当地使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论就会充分、有力、新颖。
  孟子说:“可与人规矩,但不能人巧。”巴金说:“只有写,才能会写。”同学们要想让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而且议论充分、有力、深刻,除了“多思、勤写”,别无他途。
  (作者单位:广州市知用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