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细沉郁缪崇群(上)

(2009-07-17 14:32:01)
标签:

泰州人

缪崇群

散文名家

分类: 说说看

精细沉郁缪崇群(上)

 以缪崇群为原型之一、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电影《寒夜》海报

精细沉郁缪崇群(上)

 《巴金选集》收入了以缪崇群为原型之一的长篇小说《寒夜》

精细沉郁缪崇群(上)

 

精细沉郁缪崇群(上)

缪崇群: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散文名家

 

缪崇群生平简介

 

缪崇群(19071945),著名散文作家。笔名终一,泰州人。在北京读完小学、初中,1923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25年旅居日本,就读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1928年回国后开始勤奋写作,与鲁迅有过通信、投稿关系,在《北新》、《语丝》、《现代文学》和《奔流》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作品。1930年在南京参加中国文艺社,担任《文艺月刊》和《文学周刊》编辑。1935年移居上海专事写作。在此期间,结识杨晦、巴金等作家和评论家,并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先后出版散文集露集》(北平星云堂1933年)、《寄健康人》(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小说集归客与鸟(正中书局1935译文集日本小品文(中华书局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辗湖北、广西,在桂林的书店从事编译工作,任《宇宙风》编辑,与巴金过从甚密,在《文丛》、《创作月刊》、《文艺杂志》上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废墟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19399月流寓云南石屏,任教于小学。1940年流转贵州,最后落脚重庆,在书店从事编译工作,出版散文集《夏虫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石屏随笔》(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眷眷草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1945年,因贫病交迫,在抑郁中去世。(摘编自《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现代文学词典》) 

 

1944年至1946年,巴金以他的朋友缪崇群作为原型之一,创作了长篇小说《寒夜》。 19611120日,他在《<寒夜>》中写道:“‘斜坡上’的孤坟里埋着我的朋友缪崇群。那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很早就害肺病。我一九三二年一月第一次看见他,他脸色苍白,经常咳嗽,以后他的身体时好时坏,一九四五年一月他病死在北碚的江苏医院。他的性格有几分像汪文宣,他从来不肯麻烦别人,也害怕伤害别人,到处都不受人重视。他没有家,孤零零的一个人;静悄悄地活着,又有点像钟老。据说他进医院前,病在床上,想喝一口水也喝不到;他不肯开口,也不愿让人知道他的病痛。他断气的时候,没有一个熟人在场。我得了消息连忙赶到北碚,只看见他的新坟,就像我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连两个纸花圈也是原来的样子,我不过把‘崇群’二字换成了‘文宣’。”

 

 

1907年,缪崇群出生于泰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国现代名家名作文库·缪崇群罗淑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后随父母举家生活于北京,在北京读完小学和初中。

缪崇群的“父亲是大学教员,母亲也有文化。然而父母的关系却不融洽,家中成员多有疾病,还在他求学期间,哥哥、母亲先后病逝。如此沉重、阴郁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就养成多愁善感的性格。”熊融张伟:缪崇群散文选集·序言》)他在《守岁烛》中说:“因为早熟一点的原故,不经意地便养成了一种易感的性格。每当人家喜欢的时刻,自己偏偏感到哀愁;每当人家热闹的时刻,自己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

1923年,缪崇群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在班上,他和喜欢文学的章靳以、韩侍桁成了同窗好友。在之后的生活和创作中,章靳以和韩侍桁都对缪崇群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925年,缪崇群旅居日本,考入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就读。缪崇群既浸淫在校园内森鸥外、永井荷风、久保田万太郎、佐藤春夫、西胁顺三郎等文学大师的氛围中,又“接触了日本的风俗民情,更体验了日本贵族官僚的骄横淫逸和劳动人民的纯朴友爱。”1928缪崇群学成归国,即投入到了勤奋的散文创作之中,当时国内颇具影响的《北新》、《语丝》、《沉钟》、《现代文学》、《奔流》等文学刊物纷纷发表了他的作品。

1930年,缪崇群在南京加入了中国文艺社,这期间,他与宗白华等人是汪铭竹土星诗屋的常客,与土星笔会的发起人程千帆、孙望、常任侠等都有着很深的友谊。1932年,缪崇群担任《文艺月刊》代理编辑,与从上海来南京的巴金相识,从此巴金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巴金在文章中回忆了与缪崇群的这第一次见面,以及之后的点滴交往:“我们谈了将近一个半钟点。这不是普通的寒喧,这是肝胆的披沥,心灵的吐露。我没有谈起我的过去,你也不曾说到你的身世,可是这天傍晚我们握手分别时,却像是相知数十年的老友。过了一天我便回到上海。我们中间信函的往返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当时,你正代左兄编辑一份文艺杂志,我做了这份杂志的长期撰稿人。每个月在一定的日期我为你寄出一个短篇。你收到后,总是老实地写出你读后的意见,有时也不客气地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这态度,这习惯,你一直到死前两个月还保持着,虽然你早也不做杂志编辑了。去年我的小说《憩园》出版,你还是它的精细读者,你甚至为我指出书中一个小毛病’,而我自己和别的一些读过这小说的朋友都把它看漏了。”(《纪念一个善良友人》)

缪崇群在《文艺月刊》编辑任上约半年时间,就因编辑方针的分歧及其他原因辞去了职务。虽然缪崇群不再编刊物了,后来又从南京迁回北京,但并没有影响他与巴金食则同桌、睡则同床的友谊:19329月,巴金北上……到北平,寄住在挚友、散文家缪崇群家中。缪与张祖英刚刚新婚,正是他最幸福的日子,自称过着‘蜜蜂一般的生活’,他们夫妇俩热情欢迎巴金的到来,张特地缝制了一床新被给巴金盖用,因住处窄小,她就住到娘家去。巴金和缪崇群抵足而眠。巴金曾把缪崇群从梦呓中唤醒,缪崇群也听见巴金辗转不眠的声音。”丹晨:《巴金与爱情》

1933年,汇辑了缪崇群前期代表作的散文集《晞露集》、《寄健康人》先后出版。在此前后,他的父亲、妻子又先后病逝。

抗日战争爆发,处于国难家破中的的缪崇群流亡至湖北、广西,在桂林从事编译工作、任《宇宙风》编辑。19399月,他从越南海防登陆,乘法国人修建的窄轨“滇越路”进入滇南石屏小城,任小学教员,后以此间经历写成《石屏随笔》。1940年,缪崇群流徙到大后方重庆的远郊北碚。在复旦大学任教的章靳以为他奔走谋职,皆因他患肺病而遭婉拒。后来,设在缙云山麓金刚碑小街上的正中书局勉强收留了他,让他担任编辑兼校对。

作家傅德岷金刚碑有一座坟茔》一文中,描述了缪崇群的最后岁月:“1942年初,他想开拓一条描写人生的新路,写作系列散文《人间百相》。他试图探索人生,把视线移向社会上的芸芸众生,给世间的魑魅魍魉描下丑恶的脸谱,作为反映社会、认识社会的一面镜子。可惜他刚写7篇,病魔便进一步吞噬他的身体。他贫病交加,困居金刚碑,无钱医治。直到1945年初,病情恶化,眼皮浮肿,连续呕血,他卧床不起。多亏邻居一位老妪叫儿孙将他抬到北碚江苏医院治疗。不料115日凌晨,这位战时的优秀散文家竟悄然地含恨长逝,那时他才38岁!当时报上刊载噩耗的标题是:一代散文成绝响!他所任职的正中书局只好派杂役将他的遗体运回金刚碑,草草埋葬于五指山下。”

寓居重庆市区的巴金118得到缪崇群去世的消息,即与章靳以、老舍、马宗融一起赶到北碚祭奠亡友。4,巴金在《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中写道:“你那温和善良而带苍白的面颜出现了,还是你那包着水的眼睛,微笑的嘴唇,带痰的咳声,关切的问询……崇群兄……我失去了我的一部分,我的最好的一部分;我失去了一个爱我如手足的友人。那损失是永远不能补偿的了……你是不会死的。你给我们,你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九本小书。那些洋溢着生命的呼声,充满着求生的意志、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那些有血有泪、有骨有肉、亲切而朴实的文章,都是你心血的结晶,它们会随着明星长存,会伴着人类永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