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胁顺三郎

标签:
西胁顺三郎 |
分类: 说说看 |
西脇順三郎著
西胁顺三郎
外国文学中,我一向喜欢日本文学。可能是一衣带水的缘故吧,连日本文字与汉字都有着渊源,所以看日本文学,看的好像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东西,始终有股亲切感,日本文学也就看得比较多,了解也不少。
但前几天,我在东城理想书店看到一本折价书,叫《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日本学者千叶宣一的一本文集,叶渭渠编选,翻看了几页,却让我惊异而惊喜地买了这本书。惊异和惊喜,只是因为书中的一段文字和一首诗。
西胁顺三郎与R.M.里尔克、P.瓦莱里、T.S.艾略特一起,是代表20世纪四大诗人之一,他早已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候选人,他是一个以极其独特的诗风而饮誉世界的学匠诗人,在语言的最崇高意义方面,享有最高的声誉。
就是这几行介绍,让我专注起来的。西胁顺三郎,一个有点陌生的名字,从未听说他是代表20世纪的四大诗人之一,而且是跟里尔克、瓦莱里、艾略特三位如雷贯耳的大师并称,也从未读过他一首诗,他却是享有如此之高评价的诗人。我奇怪这西胁顺三郎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书中的诗也与西胁顺三郎有关,是上篇文章之后《西胁顺三郎诗的思考方法》里引用的西胁一首名为“道路”的诗:
通往卡玫劳特的大路热闹起来/大家都去参加祭礼/喜爱姜花的女子的/眼里/消失了全部记忆/过去未来也都统统舍弃/在那黄色的马车里/有心灵最初的喜悦/最初
我看诗写诗坚持一贯的识见由来已久。我特别在乎诗的语感。我讲求诗的妙悟。寻常语词的触碰如行云流水,明快的语言激活潜在的张力,语义由此平添新意。“道路”一诗正中下怀,在书店里我一阵窃喜。
照我的阅读习惯,谁的一件作品打动了我,我就想看到他更多的东西,包括了解其生平。念叨着西胁顺三郎(在想以前怎么没注意到西胁、在搜寻哪怕是一点点关于西胁的记忆、感到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大打折扣),回到家我翻出了几本书。
先是孙钿译的《日本当代诗选》和李芒、兰明编译的《日本近现代诗选》,失望,没有诗人西胁顺三郎的名字。
再看几本散文集子。陈德文编选的《日本散文选》,还是没有西胁先生。
前些时候买来的高慧勤选编的《世界散文经典·日本卷》,西胁寓目。李正伦译的“把想法隐藏起来”等五篇散文,占十九页,聊补无诗之憾。
宗诚编选的《世界散文精品文库·日本卷》,也有了西胁,收宗诚选译《蓟色衣》三则,虽然两个页码都未排满,却是三篇奇趣妙文。我想起来了,看过这《蓟色衣》,我曾读着读着会心而笑呢。比如其中“我的书架”里:
最后翻几本史书、辞典。
松原新一等五位日本评论家、学者撰制的《战后日本文学史·年表》,“史”,对西胁只字未提,“表”上仅有“《游子不归来》(西胁顺三郎·诗集·东京出版社)、《荒地》*(埃里奥特著、西胁顺三郎译·荒地出版社)、《第三神话》(西胁顺三郎·诗集·创元社)”三处字样。
冯至为编委会主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未收西胁条目。
罗洛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正文第69页:西胁顺三郎(1894-1982)日本诗人。生于新瀉……
新瀉,看了今夏足球大赛的球迷,都会知道这个地方吧,这与现代传媒有关。顺便说来,对新瀉诗人西胁顺三郎,是中日双方有关专家把他给忽视了,还是因为我目力所限看的书太少而不识西胁,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即《荒原》,艾略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