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机长袁泉张涵予 |
分类: 光影记 |
曾经去机场工作过一段时间。黄海边的城市,夏,雷暴季,航班不确定性明显。
晚上又遇到大雨,候机楼广播里不断有航班取消的通知,我们的也毫无意外中奖了。不断有旅客来到柜台前讯问,都是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延误,什么时候能走,为什么别家的飞机可以走你们的不行?我们还有事情要办,耽误了谁来负责?
其实广播在不断地反复着,天气原因;其实外面大雨没有一点要停地意思,大家也都看得见;其实偶尔会有雷声滚过,大家也都听得见。
这边的一拔旅客刚刚安抚好,那边又冲来一位,大哥几乎要翻到我们的台子上,他边拍桌子边说,我不管你们怎么解释现在我一定要走!我说,先生,现在天气原因不允许飞行,只能等通知,实在抱歉。大哥继续拍:你们的飞行员是怎么培训的!怎么下个雨就不能飞了?为什么不训练在这种极端天气飞行?!我们都是花了钱的!我往后退着,可后面就是墙,也退不到哪去。还是要持微笑。
大哥的情绪带动起几个人,大家讨论的声音也大了起来,我们继续笑脸解释,重复同样的话。
旅客的心情我们能体会,但凡来到机场的都已经安排好行程:开会,可能有重要客户要见;商务,可能有生意要谈;旅行,可能已经安排好了紧密行程;回家,可能家里有急事要速归。
飞机是个极度精密的大家伙,飞上天的同时一二百条生命都交到了机组的手中,所以飞上天之前,地面的工作人员就要预判出各种可能性,务必保证所有条件都万无一失。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但有时候我们还是得乖乖看老天爷的脸色。
比如这种恶劣的天气,我们在地面可能只是隐隐听到雷声,看到偶然眨了一眼的闪电,可是当机体穿入那些大片大片的密云里时,它在我们眼中的“大块头”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当那位先生说,“为什么不训练在这种极端天气飞?!我们都是花了钱的!”要知道我们也是花了钱的,培养一位优秀的飞行员要几十几百万的成本,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全准时地带旅客到达旅行地,而不是带旅客去冒险,而且这个冒险的后果也没有人承受得起。
其实作为工作人员我们非常理解,密闭的空间,长久的等待,而且没有确定的起飞时间,焦虑的情绪会在人群中快速蔓延,这样的情况的确让人烦燥。这一刻我们站在公司立场履行着职务,可我们在出行时也是要站在旅客的人群中,飞机延误的事情同样遇到过,数着时间的感觉也体会过,同款不喜欢。
旅客没有错,只是航空公司并不万能。就像袁泉在影片中说的那句“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我们同所有旅客一样有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喜怒哀乐,同样的情绪感知。当我们在您对面身穿制服,面带程式化的微笑时,并不是不能与您同知同情,而是我们还有自己的职责和纪律,我们会把所有已知的消息通知到每位旅客,但做为最基层的地面服务人员,在状况突发的时候也不可能做到掌握多全面的信息,但请相信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不会去做不必要的误导,因为这也无益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实当您选定了某一个航班并付款购票完成时,航空公司的服务就开始生效了,只是在机场办手续,以及乘机时的体验是对这个公司最直接的检验。如今在行业内部每天都在强调的不外乎两样“安全与服务”,服务是相对可控的,安全一直在努力做到可控制。
航空公司是非常胆小的单位,跑道上有积雪不能飞,螺丝松动了不能飞,天气不好不能飞,发现有情绪不稳定的旅客不能飞。只要旅客继续选择航空出行的方式,我们就会继续胆小下去。至于“战斗的民族”,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