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心术》

标签:
中国心术感冒发热抗生素人生经验文化 |
分类: 光影记 |
《心术》让我们看到医生中好的善良的柔软的光明到让天下病患们充满希望的一面,文里的医生护士都是天使。可恶魔呢?好温情的一本书,温情的让我不相信这是来自中国的医生。请原谅我的恶。
或者真的是我不了解医院体质内的事情,可是根据我三十年的人生经验来说,病人和医生永远是不平等的,可弱势的并非《心术》里的医院,而是求医的病人。病人们在当下是真正的“求”。
书里描述的尽是莫名其妙的病患和面对这些莫名其妙先错愕后解释,解释不通只好苦笑的医生。也许是角度不同,我一点也笑不出来。哪个人喜欢去医院,可既然去了又有哪个人愿意不相信医生?可我们又怎么才能完全相信他们呢?是的这很矛盾,既然不信干嘛去啊?但除了医院又能去哪?只能在心里乞求碰上个好的,其实病患们所谓的好,真的很表面,就是“能够把话清”。
说到对医生的怀疑情绪其实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治个感冒发热少说要四五百,多说就没上限了。只要一进医院的门大概程序就是化验,抽血,拍片。如果是疑难杂症也许是越全套越仔细越好,可现在的情况是一些普通常见的病也一样要这么折腾一圈。每次带女儿发烧或咳嗽去医院大夫开出的方子最终都是要输液,而且都是抗生素的药,有点常识的人就会知道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给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如果家长主动要求只吃药不打针医生就会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不打针病情严重的话后果自负。好吧我们自负,我们只吃药,我们要求慢慢地好,我们会转去坊间流传的中医推拿大夫那里温和地治,我们只希望在治好目前的病症的同时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小,换言之,我们只是想真正治好治,仅此而已。我们也知道,医生,现在只是份工作,朝九晚五的白领,仅此,而已。
作者在书里问“你是个好病患吗?没有将心比心的病患不是好病患。”可我凭什么要当个好病患?好病患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赶了一大早的车排了老长的队挂上一个珍贵的号,然后再到门诊外面的硬板登上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等挤进门大多数时候只会看到一张皱着眉头写满不耐烦的脸。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就一定比这张脸的主人好吗?可我还是要揣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谦虚谨慎地控制着情绪,诉说完病情对面的医生或者是“嗯嗯嗯,明白了?没问题,行了行了”这样没多少感情的虚词,或者是扔给我些听不懂的解释,当我冒着受白眼的危险想再多问几句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朝后面的下一个号看去了。
我是来看病问医的,并不是被医生看几眼就行,我想搞明白我或家人身上空间发生了什么事,并不是拿回一堆药照着说明书每天按时吃就行。可是,总感觉在大多数医生眼里,我们,病患们,就是打印出的那个号,仅此,而已。
读后感却写成牢骚,目前为止当然也碰到过好医生,但跟大熊猫的比例差不了多少。或者是我要求太高了?
“你看世界的眼光就是世界看你的眼光。你很复杂,世界就很复杂。你很简单,世界就很简单。”----《心术》
我想,六六一定是个善良的人,于是她就看到了善良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