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之三)-梦想

(2006-01-12 11:54:02)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形象广告所打出来的口号。虽然,今年央视的广告招标口号改为“相信品牌的力量”,但是,企业家们在招标会上放飞梦想的冲动依旧。

2005年9月26日10月12日,央视广告招标推介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这是全国11场巡回中最重要的两场。没有企业家出现,他们要等到11月18日正式招标时才会出现在现场。但是,推介会依旧火爆,每场都拥挤得只能站到门外了。一个有梦想的国家,一群有梦想的人,才能制造出如此火热的场面。

此前,一个东莞农民企业家的梦想,曾经给了我更深的震撼。他的名字没人知道,他的公司业务也很普通,就是翻新轮胎。在他挣了足够多的钱之后,他决定来圆中国农民最大的梦想,造一个举世无双的私家庄园。所有的理念都来自他的头脑,他在东莞的一个镇上买了一大块有山有水的土地,聘请了国内一流的雕塑家,在园内塑出了一组他自己如何打拼立业的群像,又塑造了3个巨大的可以住人的福禄寿像,请了200多人打理这个庄园,将他父母的坟迁到庄园的高地上。这就是他的领地,也是中国农民梦2000年来的浓缩版本。

不过,他的生意后来失败了,再也维持不了庄园的开支。在将庄园被迫转手给一家上市公司时,他请求对方:如果我有钱了,我要赎回来。如果我死了,请允许将我埋在我父母边上,我要看着这个园子。

对园子着迷的不仅仅是农民。广州星河湾的黄文仔,一个有着部分意大利血统的广东人,对建筑的品质痴迷得让部下觉得不可理喻。他的口号是要造100年不过时的房子。会所巨大的玻璃幕墙架设的稍稍有点偏,全部砸掉重来;为了让北京的楼盘终年有绿色,他亲自带人到大兴安岭奔波千里挑选长青树木;甚至免费为周围的楼盘搞绿化,出工人,为他们种树浇水,只为了从自己的园子看出去周围能够全是绿色。他爱钱,但也爱美的东西。也许,血液里的基因发挥了一点作用。

 

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之三)-梦想

 

国内目前领先的平面媒体广告代理公司凌视老总郭惠发,7、8年前还是江西一个国有小煤矿的办公室主任,月收入200多元。他喜欢吃肉,而这点钱不够,只有去闯世界了。路费都没有,怎么办?凭借高超的麻将技术,他开始暗暗通过打牌赌彩来积攒路费。6个月下来赢了6000元,留给家里4000,自己带着2000就南下广东了。匪夷所思吗?这就是中国梦,丝毫不亚于美国梦的张力和冲动。

另外一些人梦做的更大。

1999年,互联网正热。我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来自杭州的年轻人。他夹着个包,虽然西装革履,但风尘仆仆看起来怎么都像是拉保险的,一进门就满脸堆笑地介绍他们的公司。阿里巴巴?是干什么的?他解释了半天新商业模式,老实说,我完全没听懂。只知道他热情很高,一定要办成这事,而且希望媒体大力支持。他说,他也干过媒体,现在的工作就是全国去跑,做媒体的说服工作。几年后,这个名叫金建航的人,作为马云创业的18罗汉之一,成了炙手可热的阿里巴巴的副总裁。

更早一些时候,爱写诗的方兴东1996年进入了清华大学读博士,业余写一些IT企业的评论文章。我看到的最早一篇是他在电脑报上写台湾来的电脑卖场百脑汇的文章,标题叫“像雾像雨又像风”,很有诗意,内文却像暴风骤雨一般,冲击力极大。我当即决定要向这位奇才约稿。后来在清华校园和他一起闲逛时,他谈到的还只是以文章立言的梦想。这个梦想至今还在延续,只是换成了博客。他在所创办的博客网上推崇的“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博客”,有多少来自清华校园的思考?

 

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之三)-梦想

 

2001年,在上海商业中心区梅龙镇广场的顶楼,我看到的则是一个灰暗的梦想。那里,是当时热门的网站亿唐总部所在地。互联网泡沫已经开始破灭,在高潮时所租下的房子,因为裁员显得空荡荡,进门处竟然摆了两张乒乓球桌,一些无所事事的员工就在这个上海最昂贵的地方打球。哈佛MBA出身的CEO唐海松倒是忙个不停,网络没有出路了,就回到地上做传统媒体吧。他的办公室里,四面八方,从地上直到接近天花板的地方,都摆满了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各色杂志。他就坐在那堆杂志里,谈出版合作的事。他兴致勃勃地讲着未来的梦想,我都不忍心打断他,虽然那一听就是死路。

 

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之三)-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