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假”问卷瞅准了“检查”的软肋

(2007-12-17 19:04:54)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据今天《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花都区一家服装公司为应对外国客户突查,鼓捣出一份名为“VF公司调查问卷”,里面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附上一个标准答案。公司严令工人把这10个问题的答案背熟,一到工资发放日,便会派财务部和人事部负责人下车间考核;一旦工人背错任何条款,工资就会被扣发,搞得“都快成噩梦了”。

    然而,“问卷中每个问题都涉及到工人切身利益,偏偏绝大部分都是假的”。不劳记者调查,这也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不是假的,何至于催生出这样的问卷,又何至于连带催生出这样的霸王答案?看来,这家公司真正把《孙子兵法》引进了生产管理,它不是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那么好了,从知彼的层面看,这家公司很清楚一旦客户对工人劳资情况进行突查,尽管可能是外国客户,这些表面功夫也足以应对之。再从知己的层面看,公司做得如何,自己当然是“盲公吃馄钝——心理有数”,人家要求的我做不到,怎么办呢?编吧。孙子不是还说了嘛,“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这叫做打有准备之仗。而表面功夫所以能得逞,坏就坏在一些所谓检查往往浅尝辄止,闲扯几句,拍拍屁股就回去交差了。那么多矿难的性质都如出一辙,足以旁证一二。没出事的时候,监管部门什么事情好像都“了如指掌”;出事之后,什么事情都完全两眼一抹黑。煤层越界开采?他偷偷干的,我不知道;别说偷偷开采两年多了,没出事的话再采几年我也不知道。洪洞矿难之后,当地安监部门亮出的就是这么个姿态。花都这家公司瞅准的,显然正是“检查”的这条软肋。

    由花都这家公司的问卷,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问卷。比如某个法要普及了,某个知识竞赛要开展了,有关部门往往都要指定一类人群参加,或在报纸上大版刊登问卷,或借机推销给你一本问卷印在后面目的纯粹就是要赚钱的书。当然,这种问卷比花都那家公司要人性化得多,答不上来没关系,肯定不会影响“出粮”,出题测试的部门也不是要“难为”你,而是要让你捧个场,造个声势。如果认真做答的话,会发现这种问卷只是在考一个人是否弱智,因为只要动手翻一翻他们提供的参考书籍,答案就是“秃头上的虱子”。但这人性化得还不够彻底,答案还往往随着问卷而来;而且,为了鼓励你肯拿笔去“涂黑”,把答案拿过来动手抄一抄,还弄个事后抽奖什么的刺激刺激。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花都那家公司一样的问题,产生了公司与员工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这种答案绝对划一。而二者何其相似乃尔的是,谁都知道这种所谓问卷只是表面功夫,半点儿作用也起不到,但是各种主办者都乐此不疲。关键是,多少人参加了问卷还可以成为日后“证明”什么的确凿数据。

    国人善做表面功夫,“问卷”只是其中的一种。表面功夫的种类之多,恐怕早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是不是可以极端一点儿说,每一个指标要求的背后,都有一种表面功夫在跃跃欲试或正在进行应对?花都这家公司的表面功夫被揭穿了,那些仍然大行其道却没有人看到或漠视“危害”一面的呢?我似乎觉得,这个问题牵涉到了社会的诚信。
                          2007年12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