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每周地产观察 |
周评(06.29-07.05):应对经济危机需要足够的耐心
消息面:
【投资减少销售增多】省统计局资料显示,1-5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商投入到土地购置方面费用为84.6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1.0%,比1-4月降幅多1.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868.06亿元,同比下降14.2%,比1-4月降幅多0.9个百分点。同期,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2195.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1%。(来源:新华网)
【央票利率跳升】继周二回购利率上扬后,在昨天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3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也出现了今年来的首次跳升。分析人士指出,本周央行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的纷纷上扬,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资金面过度宽裕的局面已一去不返。另外,也可能成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最早的征兆。(来源:证券时报)
满口楼言: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消息显示,1-5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开发商的土地购置费用同比均大幅下降。对于许多习惯了这么多年来各项经济指标“正增长”的国人来说,这显然不算什么好消息。于是,一些人担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续,一些人担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供应会出问题,都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增长和衰退本来就是经济的两面,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无止境地增长下去。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人们更应该有更多的耐心接受和忍受经济的止步不前甚至衰退,这样才能有智慧地针对现实做出改进措施。假如纠枉过正,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乱出政策托市,问题就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无谓折腾自己。
个人认为,在看到“负增长”不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一点看待。开发商之所以这么做,肯定经过充分权衡后的选择。楼市前景的扑朔迷离以及资金链的不宽裕已经不允许开发商像以前那样大干快上,而能够克制住扩张的冲动是心态理性的表现。而且,楼市在经过这几年的狂热发展之后,确实也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所以,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想,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少也未尝尽是坏事。
至于一些人担心土地市场低迷会影响未来的市场供应,这几乎是肯定的,但暂时来讲也不是避无可避。有报告称,广州在2006、2007年产生的二十几个地王目前只有几个地王开了工,大部分都躺在那里晒太阳,这已经足够说明目前开发商还是有地的。只要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对闲置和囤积土地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开发商的“拖刀计”就不会轻易得逞。
有意思的是,在上半年高速放贷的背景下,央行一方面表态下半年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又调高了央票的利率警示市场。在市场对信贷政策盲目乐观的情况下,这样的警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任何国家的印钞机也不可能一直开下去。假如人民币变成了津巴布韦元,个个都过足了亿万富翁的瘾又有何用?所以,对于通胀的适当担心是有必要的,但没必要过于恐慌。既然都事关民生和谐,国家无法忍受通缩,也不可能对高通胀的危害视而不见,总会有新的政策出来制衡。
本博客入选新浪房产博客版知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