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6房地产 |
最近媒体一直在爆炒五月份一手成交量下跌4成和成交价下降156元/平方米的话题。老实说,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除了对成交量的大幅度下跌比较感兴趣外,对价格的下降并不怎么在意,零星一两个月的价格变化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五月份一手成交量的萎缩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既有政策带来的置业者观望心理的影响,也有发展商调整销售策略的影响,更有阴雨不断的天气影响,这点细想一下应该不难理解。但我最为惊奇的是各方各面对于一手均价下跌“如获至宝”的反应,难道专家们都不知道,一个月的统计数字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吗?很简单的例子,只要某个月卖少了几套豪宅卖多了几套低价房,那个月的成交均价很可能就下去了,可是稍微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与真正的楼价下跌根本是两码事。我敢肯定,这阵子不少去看了房的市民心里一定在纳闷:怎么我看的楼盘价格没见它下降。
谈论楼价上升或下降的基本前提是有一个共同的基准,由于一手楼市每个时期推出的产品的千差万别,判断楼价的涨跌本来就是一件难事,一个月的成交均价更不能说明什么。如果真的要谈论价格,满堂红研究部对一至五月广州二手住宅的成交数据的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二手楼价呈逐月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会比一手楼市某个月的价格沉浮有说服力的多。
说到底,许多人之所以会对五月份一手楼市的变化感到惊奇,主要还是因为五月份是央行宣布加息后实施的第一个月份,也是“国六条”及其执行细则出台的月份,属于政策频出的特殊“敏感时期”罢了。仔细探究起来,现在有人就此判断宏观调控取得了极大的正面成效不仅为时尚早,而且失之浅显,难免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专家学者们是时候检讨一下自己的理论方法了。